今天,又有两个孩子要转入我校,第一个是父母在县城,让孩子在老家不放心,第二个是家里出了点事,无人接送。总之,转学嘛,总会有诸多理由,
面对中途转学的事,看似简单,其实对孩子影响很大,孩子要面对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我一般不主张中途转学,因为孩子在一所学校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无论对学校环境,还是老师和同学都很熟悉,这些都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安全感。并且孩子也已经适应并接受了老师的教学方法,若是中途转学,等于是将孩子与前一阶段的学习生活无情地割裂开来。无论孩子的适应能力是强是弱,这都需要一个过程。从教育规律角度而言,无疑会对孩子的学习造成一定影响,成绩好的孩子可能因此出现成绩下滑,学习成绩较差的孩子甚至可能出现厌学现象。
倘若家长没有综合分析和考虑孩子个人的性格、行为表现,以及孩子的学习基础等客观实际,只是单一地、片面地认为学校或教师的某一个方面或者是某一件事情不给力,又没有走进孩子内心世界,了解孩子真实想法,尊重孩子个人意愿,就一意孤行地要将孩子转学。而孩子因为已经熟悉和习惯了原来学校的学习生活,并不十分乐意被转学,又敢怒不敢言,就可能给孩子在心理上造成一定影响,甚至出现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现象,以此“证明”家长的决定是错误的。如此一来,岂不是适得其反,得不偿失。
转学的结果一般有这么两种可能: 一种是孩子很开朗,能很快的适应新学校,除了在最开始的几天,基本没有影响。 另一种是孩子内心比较感性,迟迟无法适应新学校,觉得老师陌生严厉,同学冷漠。会有些郁闷,总是惦念原来的学校的朋友,会造成成绩下降等一系列影响。
做为父母,如何让转学负作用最小化,使利大于弊呢?
首先是父母要肯花时间跟孩子新老师多进行沟通,介绍孩子的特点,帮老师更快的了解孩子情况,这样对于孩子尽快融入新的集体有好处,同时,家长通过与老师的交谈,也会了解到新学校的管理,以便帮孩子尽快适应新的生活。
其次是,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放学后及时与孩子沟通,通过交流,及时了解孩子融入新环境的情况,及时进行鼓励与疏通。同时,孩子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家长一定多陪伴,在精神上要给予高质量的陪伴。帮孩子顺利渡过新旧环境的交替。
总之,爱与沟通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面对中途转学的孩子,父母一定要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关爱。使孩子顺利地适应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