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第38篇-咳论篇(1)](https://hedaoshe.com/272.html)
## 六腑之咳的原因和症状
黄帝问:那六腑的咳嗽症状是怎么样的呢?又是怎么得病的呢?
岐伯说:五脏如果久咳不愈就会转移到对应的腑。
脾咳久不愈的话就会转移到胃部,胃咳的症状是边咳边呕吐,呕的过于激烈甚至可以呕出肚子里的蛔虫。
肝咳久不愈的话就会转移到胆,胆咳得症状是边咳边吐胆汁。
肺咳久不愈得话就会转移到大肠,大肠咳的症状是边咳边大便失禁。
心咳久不愈的话就会转移到小肠,小肠咳得症状是边咳边放屁,并且同时进行。
肾咳久不愈得话就会转移到膀胱,膀胱咳的症状是边咳边小便失禁。
以上这些咳嗽如果久不愈的话就会转移到三焦,三焦咳得症状是咳嗽的时候腹部胀满,不想吃东西。
这些咳嗽病,不管是由哪一个脏腑的病变所致,其寒邪必在胃中聚合,而后沿着肺脉侵袭肺,于是病者才会出现多痰多涕、面部浮肿、咳嗽气逆等症状。
> ① 脏腑是一阴一阳的关系,每个脏都有对应的腑,他们两个是相通的,一方有病会连累到另一方,一般情况下是脏得病传给腑。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便秘,很可能不是大肠问题,而是肺部出了问题。
> ② 三焦是躯干的空腔,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也是一个腑。
## 咳嗽治疗的方法
皇帝问:那怎么治疗呢?
岐伯回答:五脏之咳,医者可从它们各自的腧穴着手治疗;六腑之咳,医者可从它们各自的合穴着手治疗;如果是咳而浮肿的病,医者可从有关脏腑的经穴分别着手治疗。
黄帝赞美到:说的好!
> ① 腧穴就是体表的穴,合穴就是体表要深入体内的穴,经穴就是十二经脉的穴,他们是由浅入深的关系。大家看过《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久能了解,疾病是由表入里,咳病的演变也符合这个规律,所以治疗的穴位也是由浅入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