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和万事兴
——和睦家庭事迹材料
走进樊相镇中心学校,提到张爱敏老师一家,无人不竖起大拇指夸她家是团结和睦的幸福家庭。
一、志同道合,和谐持家
和谐的家庭是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夫妻和睦是家庭和谐的坚实基础。张爱敏夫妇二人都出生在农村,毕业后因工作分配,执教于同一所学校而相识,相知,相恋,至今依然在乡村学校精耕细作。
源于共同的境遇,共同的追求与价值观,结婚20多年来,夫妻二人几乎没有因为什么事情红过脸,拌过嘴,当意见不统一时,用真诚宽容和温暖亲情维系家庭的和谐和幸福。无暴力的沟通,理智的态度,平静的交流,这种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常常引来邻里、同事、亲朋的羡慕和称赞。
二、爱家敬业,比翼齐飞。
张爱敏夫妻二人不仅深爱着自己的家庭,更挚爱着乡村的教育。28年来,夫妻相濡以沫,相互扶持,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她俩一直推崇“明明白白做教育,安安静静当老师”,“要干就干成最好的”。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位好老师成就一批好学生。共同的理想,使他们的心贴得更近了。
作为一校之长,王套民坚持“为教师专业成长铺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狠抓“入室静,坐姿端,读书响,寝不言,食不语”的15字常规,努力逐步实现了“书香校园,智慧课堂,博雅人生”的办学愿景。作为妻子的张爱敏更是不甘落后,夫唱妇随,她说,即使是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也要匍匐大地,执着向上。10年来,她坚持读书,写作,守望,执着地走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路上。一年来,她先后被评为“最美长垣人”“最美教师”“河南省智慧力班主任”“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优秀班主任”“河南省李芳式好老师”等。
夫妻二人即是生活的伴侣,又是事业的相互支持者,在家里时常交流工作体会,相互取长补短,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支持,彼此间的共同观点是先做人后做官,不管社会上的环境如何变化,走自己的路,坚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三、尊老教子,关爱家人。
“百善孝为先”,孝顺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维系家庭和谐的关键砝码。王家共有弟兄姐妹3人,如今父母没有了经济来源,为了让老人安度晚年,夫妻商量后,2009年,在一家人尚住在学校宿舍,没有房产的情况下,用尽所有积蓄,又欠下两三万元,在老家为老人翻盖二层新楼房,装上了取暖炉,去年还为有哮喘病的父亲买了家庭制氧机,今年冬季每个周末都要带父亲去看老中医,抓药……一切经济支出从不让父母承担。兄弟之间也是不多计较,去年装修房子从头至尾都是兄弟一人操办,没让上班的哥哥操心。从来都是不分彼此,相处融洽。特别是婆媳关系与妯娌关系,在张爱敏老师《婆婆也是妈》《顺也是孝》文章里,字里行间无不让人甚是羡慕。
榜样是最好的教育。如今,女儿大学毕业已在北京就职,儿子更是品学兼优,今年刚上大一。一双儿女都没有辜负父母对他们的培养,同时,也映射出一个文明、和谐、向上的家庭带来最好的教育:一是父母是孩子的最好老师,言传身教比说教更有力量;二是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朋友。学会倾听,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三是在生活上不溺爱,给予勤俭独立的品格,善于思考;四是教会他们做人坦诚,做事严谨,有理想有信念有担当。
四、邻里和睦,乐于助人。
“独木难搭桥,无邻难护家。”张爱敏夫妻俩很重视邻里关系的维建,乐于帮助邻里解决困难,赢得了大家的一致称赞。有需要帮忙的及时搭把手,有课了孩子没人照顾接过来,从老家带来的特产美食一起分享,家庭琐事吵嘴的帮忙去劝解……一次次举手之劳,一回回善解人意,让邻居同事称赞有加。
五、热心公益,遵纪守法。
张爱敏夫妻俩接受过高等教育,全家人知法学法懂法守法,遇到问题,能够从法律和道德上共同考虑,从个人和家庭方面对社会和谐和法制建设提供着自己的微薄之力。
作为国家公职人员,夫妻俩在工作和生活自觉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廉洁自律条例,有亲友需要帮忙时,夫妻俩都谨记党纪国法,不违反原则的帮忙解决,不符合原则的耐心解释,始终以工作为先,以法纪为重。
另外,夫妻二人还热心公益,如经常帮助学困生,落实扶贫工作,资助贫困家庭,关注着孩子的学业,常常送去一些日用品和孩子的学习用品。他们常说遇到需要帮助者,有力出力,有钱出钱,物质上精神上付出一点点,也许就能改变一个家庭和一个孩子的命运,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全家人遵纪守法、夫妻恩爱、尊老爱幼、家庭和谐、邻里和睦,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