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汛期以来,全国各地相继突降暴雨,引发严重洪涝和地质灾害。习近平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全面压实政治责任,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总书记嘱托,冲锋在前,把应对汛情作为头等大事,扎实做好强降雨及其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应对工作,让党旗在防汛一线高高飘扬。
认清“风急雨骤”的形势,未雨绸缪打好防御主动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防汛救灾,贵在“防”字当头,重在“预”字为先。当前极端天气频发,防汛工作已进入常态化、高强度的新阶段。党员干部要增强忧患意识,摒弃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些,把预案准备得更细致些。要健全完善科学高效的应急响应机制,依托网格化治理体系,推动党员干部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对重点堤防、河道、地质灾害隐患点、城市低洼地带等关键区域开展拉网式排查整治。要前置应急物资储备,组织党员突击队、志愿服务队、抢险救援组等力量,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牢牢守住安全底线。
砥砺“风雨无惧”的担当,冲锋在前筑牢生命安全堤。汛情就是命令,险情就是战场。面对山洪暴发、堤坝决口、道路中断等突发险情,党员干部要以最坚决的态度、最迅速的行动投身防汛一线。哪里群众最需要,哪里就有党员的身影;哪里任务最艰巨,哪里就有党组织的坚强领导。要严格落实“四个一律”转移避险要求,对养老院、学校、医院等重点场所和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实施“一对一”转移帮扶,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要在巡查排险、抢险加固、水域救援、交通疏导等紧要关头挺身而出,用身体挡住险情、用双手托起希望,在风雨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危难中展现党员干部硬核担当。
涵养“细雨润心”的情怀,用心用情做好群众心头事。防汛救灾不仅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攻坚战”,更是一场关乎民生福祉的“持久战”。灾后重建不仅需要物资的恢复,更离不开人心的抚慰。党员干部要主动下沉一线、靠前服务,深入受灾地区察民情、访民意,全面摸排房屋倒损、农田绝收、基础设施损毁等情况,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房住、有医看。尤其要耐心细致做好特殊群体心理疏导和情绪安抚工作,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要统筹协调各方资源,迅速组织力量抢修受损的道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最大程度降低灾害影响,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同时,要查找薄弱点,补齐短板漏洞,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为长远安全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