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任老师的分享,如沐春风,当然,自己更想找个洞钻进去。实在惭愧。
一直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也在倡导孩子们多读书,读经典书。可做的总不如说的强。孩子们也总是被赶鸭子上架,读得不情不愿。
雷夫先生也分享过:“我每天坚持阅读,不是为了参加测验,不是为了提高成绩,只是单纯的因为喜欢。我喜欢,我阅读。”
阅读不是一门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彼的一项活动。阅读使人明智,使人聪慧,使人高尚。
从任老师的言语中感受到她对阅读那份浓浓的喜爱,才能带领孩子们一起爱上读书!
一、让读书成为习惯
从童谣,到国学《弟子规》、《三字经》,再到绘本,《中国的神话故事》,《伊索寓言》等等一系列的亲子读物,任老师带领孩子们在书的海洋中遨游,让读书滋养每一位孩子的心灵。丰富的图画,动听的歌曲,有趣的语言,孩子们尽情品尝语文的美妙,又怎能不爱上语文,爱上读书呢?
有了那份热爱,还要能坚持,任老师与同事一起编写的识字童谣,带着孩子们每天坚持读经典。
二、用交流丰富读书收获
从低年段到中年段,阅读的内容不一样,要求自然也不同。
第一步:学生自读,圈圈画画,写好批注笔记,画思维导图。第二天小组交流分享,而日记则以交流的共性中找主题。
第二步:确定主题交流
对于一本书,需要确认几个主题来交流。
第三步:综合性交流
交流的深入能不断延伸新的主题,碰撞出更多思维的火花。
三、书需要反复读。
读书需要不求甚解,也需要反复品味,特别是经典之作。卡尔维诺在其著作《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也提到: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经典能给予我们独特的魅力,为我们提供审美经验和想象。中国的四大名著,国学经典……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读书不仅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提高我们的人格品行,还可以从经典中借鉴写作,简直是一举三得。
四、读书方法贵在坚持
1、背诵
背诵是为了积累更多丰富的词汇,运用到写作中。
2、做笔记
我们常告诫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在书上留下痕迹,写读书心得,画思维导图都是做笔记的体现。
3、好书漂流
互相交换书不仅能看别人的勾画,批注,从别人身上学到东西,还省钱。岂不妙哉!
4、创编书籍
编绘本,续写故事是创编书最好的方法。这也很好的锻炼了孩子们的写作能力。
鸟欲高飞先振林,人求上进先读书,任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徜徉书海,在书中寻找智慧,追求快乐。
读书能够书写人生,古有匡衡凿壁偷光,车胤襄萤;今有鲁迅吃辣椒驱寒,黄侃把墨汁当小菜。无不在诉说读书的重要性。
高尔基曾说:“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莎士比亚也曾说:“书籍是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我喜欢,我阅读,让我们一同读经典书,做快乐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