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头出来点点红,照进妹房米海空。
米海越空越好耍,只愁命短不愁穷。
天上下雨路又滑,自己跌倒自己爬。
自己忧愁自己解,自流眼泪自抹干。
最近的电影院非常热闹,有现象级的大片战狼,有各种各样的话题口碑之作轮番上映。
而在这些大片之中,有一部非常低调,排片少得可怜,也几乎没有任何宣发的纪录片,却打败了一众大片,占据了微博电影想看榜第一的位置。
评分9.3分,上座率已经超过了《战狼2》。
它的名字,叫做《二十二》。
初看这个名字,你也许想不到它有着多么深沉的主题。
它的起源,要追溯到2014年,一部名叫三十二的纪录片。
它镜头简单,时间很短。
四十多分钟的时间里,只不过就是一个老人坐在镜头前面,平静地讲述她的故事。
电影一开始,是老人在做饭,她絮絮叨叨又满是知足地说着,自己现在每个月有90块钱的低保,所以她总是买白菜吃,因为白菜便宜。
她说:钱嘛,多有多用,少有少用。
老人很老了,佝偻着背,弯着腰,眯着眼睛,笑起来嘴巴扁扁的,牙齿已经掉光了。
你以为,这只是一部讲述寻常老人生活的纪录片,却在老人接下来的讲述中被深深震撼。
她曾经是日本侵华时期,整整二十万慰安妇中的一个。
她说,她在背着自己还在襁褓中的女儿下地干活的时候被路过的日军抓走,关在房间里,一关就是三个月。
讲到这段故事,乐观开朗的老人捂住了自己的眼睛,似乎至今都不敢在去回想自己曾经遇到了什么。
然后她继续平静地讲述,从日军关押她的地方逃走后,她回到自己的家庭,发现自己怀了日本人的孩子。她生下了这个孩子,然后承受了丧女失夫的痛苦。
她说,苦啊,眼泪都是往心里流的。
而她唯一的儿子因为日本混血的身份始终得不到认同,六十多岁了仍旧孤身一人,无法读书,无法结婚。
你以为这就是苦难,你以为她会在镜头前继续这样的苦难和抱怨。
然而这个叫做韦绍兰的老人却没有这样做。
她闲适地做活,浇水,洗衣服,九十多岁的人了,仍旧时不时就开怀大笑。
她说,这个世界多好啊,这世界红红火火的,就算吃野东西也要活下去。
她就在镜头前笑着笑着,把这些年承受的痛苦和磨难,都笑成了天边的云,藏在了她的皱纹里。
甚至让你觉得,你对她怀有同情,这本身就是对这个老人乐天知命的豁达的亵渎。
三十二在国内国外得到了大片赞誉,导演郭珂因此想要去关注更多的慰安妇人群,因此才有了二十二。
在拍摄三十二的时候,国内有据可查的慰安妇人数是三十二人,到了拍摄二十二的时候,人数下降到二十二人。
而等到二十二终于可以上映的时候,这个人数悄悄下降到了八人。
每一个人的逝去都代表着历史的痕迹。
她们存在过,她们挣扎过,她们努力过。
看二十二你会哭,然而却并不是电影表现了多少她们遭受的苦难本身,相反,这里面每一个老人都精神矍铄。
山西的李爱连老人喜欢养猫,邻居的猫总是到她家来,她自己不吃,也要给小猫们做好吃的;
海南的林爱兰老婆婆是个传奇人物,她十七岁参军,假意答应日本人求婚,暗地里偷偷运日本人的枪支弹药出来,现在她的家里也挂满了刀,总是拿着她的勋章,在房间门口一坐就是一个下午;
湖北的毛银梅奶奶是朝鲜人,说话的时候还有些许的韩国口音,她记性不大好了,只是每当唱歌的时候,还是会一字不漏地唱着朝鲜童谣阿里郎……
她们对过去,总是会说,不记得了,我不记得了……
而对于现在,她们总是充满了确幸,充满了感恩。
整个二十二都没有太多激烈的场景,没有痛苦的回忆,没有强烈的冲突,没有复杂的架构,它只是做了一个记录者,记录着这些蒙受过苦难的人如今的样子。
她们无一例外,都活得平凡充实,活得知足且向上,活得乐观且通达。
她们大多生活在农村,然而她们没有一个人抱怨,没有一个人心怀着不满和怨恨。
也许,经历过了地狱的人,才更加懂得平淡的意义,更加懂得知足,更加懂得珍惜。
更加懂得一个人之所以为人并不是因为她承受了什么,而是因为她最后留下了什么。
而只要你看过这部电影,你就会知道,她们留下的并不是伤痕,而是温暖。
是世界给她们以痛,她们回报以歌的宽容和豁达。
我们都憎恶战争,憎恶杀戮和罪恶,也不可能去经历和体会她们曾经遭受过的痛苦。
然而,我们却还有机会感受她们的人格魅力,有机会了解她们的精神她们的生活;
我们还有机会明白,人之所以伟大,之所以能够成为万物之首,就是因为人类拥有永远不会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的决心与勇气。
就像韦绍兰老奶奶说的,自己跌倒自己爬。
痛苦和苦难,终究在强大的人格魅力和岁月的磨砺中消散,我们自己都应该活得乐观且积极。
在泥泞中,开出属于自己的花来。
而她们,都是真正的女性的楷模。
(PS:图片摄于上师大慰安妇纪念馆,是现在国内最专业的的针对慰安妇的组织,大家如果想帮助这些老人,可以联系这里,我们已经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