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近日正式发布,强调要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美丽乡村”到党的二十大强调“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对乡村现代化内涵和目标的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做好2023年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就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加强数字化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方面,提高乡村善治水平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必然要求。中办、国办印发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将数字乡村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方面,对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作出重要部署,提出构建乡村数字治理新体系。习总书记指出:“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数字化乡村治理,要采取“数字+网格化治理”模式,对乡村社会治安情况进行统一管理,包括综治组织管理、特殊人群、重点青少年等,村民也可通过随手拍功能上报违法、违规等事件,由工作人员于后台对事件进行接收派遣处理,实现乡村治安信息化、智慧化。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集智慧政务、便民服务、养老服务、电子商务于一体,对外发布资讯,对村民传递政策、下达通知,对内进行村级事务管理,为村民提供政务服务办事指南、健康医疗、文娱旅游等多元化服务,让群众不跑路、信息多跑腿,实现各类服务事项办事指南“一触即达”。
发展特色支柱产业。乡村五大振兴,“产业振兴”排在首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要围绕“产”字下功夫,培育出新产业新业态,把充满乡土气息的农产品做大做强,让农民增收致富、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发展特色支柱产业,要落实好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坚持因地制宜,实地支持打造乡村产业基地和园区,持续提升园区生产性、生活性服务能力,把产业园区与新型城镇社区建设一体推进,形成“一个地域就是一个品牌”的发展格局,打造产业发展新业态。创建乡村创业创新平台,积极支持工商资本投资乡村产业,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技术专人、企业家返乡,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让其愿意回、留得下、能创业。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农民群众的深切期盼,是农村发展的宝贵财富,是乡情乡愁的重要寄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看似是一个单项工作,实质上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民生工程,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并把“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作为未来五年的主要任务目标之一。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就要遵从乡村规律,尊重农民的生产与生活传统,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利用现代科技,如厕所革命,有机肥等方式,实现垃圾源头减量。积极修复村民关系、紧张的干群关系,通过建设公共空间,如文化礼堂、村民活动中心、文化大院等,建立促进交往、凝聚人心的有效措施。建立乡村综合服务点,推进快递业务进村,方便农民购销,建立老年驿站、发展乡村助老事业,成立乡村物业中心,解决村民维修、家政服务等需求,都是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