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物指的是家里的各类物品。
最近因老婆到外地创业做生意,妻弟一家也要一起,全家都要搬到新的城市生活。昨天去帮忙看看如何整理家物,打包物流或者低价处理掉。个人建议没什么太大用处的、价值不大携带麻烦的都处理掉,到新的城市生活后再操持。回家了路上引起了自己的思考,现在的社会中,一个人在外打拼、奋斗,直到定居在某个城市,都可能会有搬家或换城市的经历,在这个过程中多多少少都会处理自己的家物,这里面是否折射着一个人的选择标准、价值选择、价值观、消费观等等。
我自己有一习惯,每当出差回家后首先做的事情就是整理、打扫,把家里整理的干干净净,把近期积累的物品整理一下,有用的归类收纳好,无用的就做废品处理掉。从大学毕业工作到现在,自己也搬过几次家,刚开始的时候基本没有什么物品,只有一些生活用品和衣服,随着生活的积累和结婚组建家庭,发现家里的物品越来越多。还记得最近一次搬家是三年前,那是还没有结婚,和女友一起租房在一间10平米左右的合租房里,两人从早上开始整理一直到中午,整理出大约十几个大大小小的袋子。感觉有很多东西,就像鸡肋一样,留着使用价值不大,丢掉又感觉可惜。从此之后自己在消费时就养成一种习惯,不买当下使用价值不大的物品,哪怕是价格很低。为此还批评过自己的老婆,女人大多时候扛不住降价促销的诱惑(个人观点)。
目前个人感觉自己家里的物品算是比较规整,意思是归类清晰,定期处理,使用价值强。因为对消费有了选择,家里的收纳就不再是堆砌,而是真正的收纳,所有物品应季按需摆放,看起来感觉非常好。这里推荐大家可以看看李笑来老师有关消费的观点只买最贵的和最便宜的。
当一个人在处理物品时的判断标准是有什么决定的呢?是价值选择还是内心的得失感?我见过有朋友搬家时把所有东西全部搬到新家,然后花时间和精力考虑每样东西的收纳。当然也见过朋友搬家时只带一些生活用品和衣物,可谓是拎包客,到哪里都是拎包即住,其他生活、家庭用品全部重新购置。个人认为上述两种方式有些极端,但是是最节省精力和思考的,不用纠结什么东西不要,什么东西要。这是不是有点像我们的大脑,在思考问题时总是先简单再复杂,先易后难。而这真是我的思考,这个过程中折射出一些什么?
生活中我们需要对家物不定时的整理、处理,而我们的消费观、价值观,大脑的思想、观点、思维方式是不是也需要整理、处理。要有进有出,要去其糟粕留其精华,不断的升级自己的大脑程序,让自己随时保持青春活力,随时更新自己认知系统,随时的整理大脑空间。
这就是我要坚持做的,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