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研社课例研讨//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Unit4SectionA1a-1d

文/董玉婷


2025年3月最后的一个周六晚上7点,我们在梁老师的组织下,相聚在腾讯会议室,一起学习由长垣县第一初级中学卓瑞丽老师、新乡县古固寨中学李雪老师和小冀镇许庄中学贾路华老师为我们分享解读重庆罗琳琳老师执教的2024人教版新教材第四单元《My Favorite Subject Section A 1a-1d》真的很庆幸自己腾出时间参与此次研讨活动,收获太大了,很震撼同时压力也很大,因为五月份就轮到培培、山玲和我去解读和分享,真是大家太卷了,但我更愿意被卷入。三位教师(贾路华、李雪、卓瑞丽)的解读分享与课例主讲教师罗琳琳的课堂实践,既展现了新课标理念的落地生根,也揭示了教学设计与实施中的深层思考空间。真的不是一个赞能表达我的听后的感受!

一上来,贾老师的干脆利索又专业的语篇分析,从语篇分析的深度到结构化思维,我一点都看出来她不是教这个版本的,她对这个新版本了解真的太透彻了。相比之下,我虽说教这个版本但不是新教材,所以,我从未这么透彻地了解这个新教材,更别谈深耕新教材了,甚是惭愧啊!

贾老师对教材的语篇类型(视觉语篇、对话语篇、半结构化场景)进行了精准分类,并通过“六要素”框架(主题、内容、语言、技能、策略、文化)解构单元目标。在听力教学中,她采用“三次输入法”:首次捕捉学科名称,二次聚焦原因形容词,三次分析连词(and/but/because)的语用功能,逐层递进,帮助学生从表层信息提取走向逻辑思维训练。其板书设计的花型思维导图,将零散知识点整合为可视化体系,有效降低了学生的认知负荷。

李雪老师的学以致用给我印象特别深刻,我在我们老梁读书会上学到了太多太多,可是用在我实际教学中的不是特别多,不是他们不实用,而是我并没有转化成我自己的东西,用在我自己的教学中去。这正如我们英语新课标中所要求的英语学习活动观中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我可能只做到了学习理解,而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我却没有达标!结果就不用说肯定考试不及格!所以我们新课标中的要求不仅仅只针对英语学习,任意的学习都挺适用的!无论学习什么,都要努力做到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变成自己,外化于形,内化于心,才能做到真正的学习,这又让我想到“听了、学了”和“听懂、学会”根本是两个等级。

卓瑞丽的认真这是我第二次见识到,第一次在洛阳网研社的年会上听她的讲座都让我佩服她的认真和专业,这一次卓老师的课堂评价不仅再次展现她对学习的高要求,而且她的评价体系令人耳目一新。总得来说,她主要从授课老师的活动表现和课后自评与学习目标想对应两大方面展开。具体是她从教学亮点、课堂细部观察和主要困惑三方面展开自己的课堂评价。

其中,卓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展开评价时,她直接把新课标中对七年级听说课的要求拿出来进行对照,太具有说服力了!由此看来,新课标在卓老师那里早都烂熟于心。卓老师这次提到的ABCD法则,什么人将会在什么情况下做或说什么事情到什么程度或结果,对我今后教学目标的书写会有很大的帮助,在这里还要特别感谢任松娜老师对教学目标的再次详细具体的解读,让我更清楚更明白该怎么操作。

还特别佩服卓老师竟然把罗老师教学环节的过渡语都展示给我们一起学习。对于我来说太实用了,因为自己在教学过渡语这一块特别欠缺,过渡不够自然,我的课堂整节课,学生都像机器人,我一摁按钮,学生立马按照我的吩咐去做事,他们或许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们或许也没有时间去思考为什么。死板无趣或许就是我课堂的标签。

卓老师对课堂中学生被提问的次数也观察这么细致,这让我想起杨诗云老师对课堂的一次观察,杨老师真的认真到男生、女生、座位的前后等被提问的次数,甚至授课老师在课堂的行动轨迹,都被杨老师记下来。原来每一位名师真的能做到既观察教学内容还观察教师和学生活动,真的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我现在的修行真的不够,差得太远了

当我第一次看罗老师的课时,一上来就被坤老师以“21世纪中国日报记者”身份贯穿课堂,手持话筒、佩戴工牌,还有胸前的照相机所吸引,真的是将学科知识与职业体验巧妙融合。她通过“寻找小记者”主线任务,引导学生完成“采访—评选—撰写报告”的完整语言实践链,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知“What’s your favorite subject?”的功能意义。尤为可贵的是,她在“升华环节”中提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帮助像Ella一样偏科的同学”,将学科育人自然融入语言教学,体现了“课程即生活”的教育智慧。

再次提到罗老师课堂中的教学严谨,除了小学没有生物和历史两个学科,就是七年级没有物理和化学两门学科,还有我们学校的学生压根不知道IT这门学科为何物。这是不是对学情的分析不够呢?

此次研讨让我深刻体会到认真和专业两个词。精彩的英语课应该有需像贾路华老师一样深耕语篇逻辑,卓瑞丽一般闭环评价设计,还需罗琳琳那样以真实情境点燃学生的表达欲,更需李雪老师的学以致用。

感谢网研社,感谢老梁读书会,更感谢一群爱学习还那么卷的小伙伴们,感恩遇见,感恩一起行走,还好自己没有掉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