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所以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所以说,重阳节是我们祭祀祖先的一个节日,我们在重阳节不祝福亲人,朋友,身边的人重阳节快乐。
重阳节又称菊花节,登高节,茱萸节,踏秋节,晒秋节,老人节等。
它的习俗有赏菊花,登高望远,插茱萸,踏秋,晒秋天收获的农产品,庄稼在房前屋后,一派丰收的景象。是摄影爱好者或者旅游爱好者最爱,把这幸福快乐的好时节记录下来。
九九重阳节,又被称为老人节,敬老节。这是从1989年我们国家才把它称为老人节,敬老节。因为九是数字中的最大的数字。而且九和久谐音,所以也被称为老人节。敬老,爱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所以这一天也被称作敬老节。
重阳节还有吃重阳糕,喝菊花酒,吃螃蟹等。不同地区,南北都是很大的差异。总之都是为了祭祖,祈福,庆祝今天的丰收的喜悦和祈福人民幸福安康的美好的祝愿。
历史发展
起源
重阳节起源于先秦。重阳节的名称源自于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古人认为万物有阴阳,数字也分为阴数和阳数,九为最大的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所以叫“重九”,也称“重阳”。古人观念中,“九”又与“久”谐音,“十”是满,满则会亏,“九”是“至尊之数”。所以九月九日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 农谚说:“九月九,大撒手。”指一到农历九月九日,农事就完全结束了,秋高气爽,五谷丰登的喜悦,满足了人们欢庆的内心需求。《吕氏春秋·季秋纪》说:“(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zhī]敬必饬。”“是日也,大飨[xiǎng]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九月农作物丰收了,人们要祭天帝和祖先,报答天帝和祖先的恩德。此时的重阳节习俗只在宫中流传。
发展演变
汉
汉代以后,先秦九月祭的色彩逐渐淡化,驱邪祈寿的一些食俗和佩俗由宫廷传入民间。典籍《三辅黄图》卷四说,刘邦和宠妾戚夫人在长安宫,边饮菊花酒边下棋,“胜者终年有福,负者终年疾病,取丝缕就北斗星辰求长命乃免。”后来,戚夫人被吕后害死,其贴身侍女贾佩兰被驱逐出宫,将宫中重阳节习俗流传到民间,重阳节遂逐渐成为一个全国性的节日。从汉朝开始,形成重阳节登高、赏菊、饮菊花酒、插茱萸、吃饵(现代称为“重阳糕”)等风俗。西汉初期形成敬老的习俗。汉高祖颁布养老诏令:凡80岁以上的老人均可享受特殊的待遇,50岁以上的百姓,人品好的,免徭役,赐酒肉。由先秦时普庆丰收的欢宴发展演变为大型的饮宴活动。也是从汉朝起,受古代采集药物服用、追求长生的影响有了重阳之日还有了祈求长寿的风俗。葛洪在《西京杂记》中说汉高祖时,每逢九月九日,宫中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
魏晋南北朝
到魏晋南北朝时,曹丕的《九日与钟繇书》记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九"既表示"阳刚",显示生命活力,又与"久"谐音,更寓含"长久"之意,人们将这一天视为"长寿节”,在这一天为老人祝寿。地方官府亦在这天举行"养老礼",招待当地的高龄老人,以示敬重。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篡晋前,有一年在彭城过重阳节,登上项羽戏马台。称帝后,他规定每年九月九日为骑马射箭、检阅军队的日子。从此,重阳节多了骑射这一习俗。
唐
唐德宗贞元四年(788年),重阳节被正式定为节日。在重阳节,唐德宗给官员休假,提供活动经费:“每节宰相以下及长参官共赐五百贯。”重阳节的活动普及全国,在登高的同时,鼓励人民讲武习射。重阳节这天要登高,要饮宴,要赏菊,要齐射等,放假时间由九月九日一天,逐渐变成从九月八日开始,有时到九月十日还在过重阳节。李白《九月十日即事》诗中云:“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宋
宋朝过重阳节已经发展成一种高雅的娱乐活动了。宋人把茱萸称为辟邪翁,称菊花为延寿客,极为钟爱。宋人过重阳节时,从宫廷到民间都要买菊、赏菊、饮菊、簪菊、咏菊,还点菊花灯、吃菊花糕。宫中与富贵之家赏菊,平民百姓也赏菊。宋朝,菊花有七八十个品种。汴京城在重阳节这天处处有菊花,酒店也用菊花装饰,有菊花门,菊花窗等。登高、喝菊花酒、佩茱萸、聚会饮宴,参加寺庙举办的斋会。北宋时,京城人要做重阳糕互赠等。宋人的重阳糕也叫菊糕。南宋的重阳节从九月八日起,宫廷庆祝活动比起北宋更加铺张浪费。宫中庆瑞殿摇摆上万盆菊花,晚上要点菊花灯,办赏灯宴。渐渐的,制灯、赏灯的活动也推广到民间。南宋的百姓,在重阳节这一天会到郊外祭祖。到了宋代,契丹、金国女真人,也在重阳节饮菊花酒、茱萸酒,欢度佳节。
元、明、清
元、明、清三代重阳节,基本上是延续宋代的做法,是重阳节的延续期。在明代,皇宫中从九月初一开始吃花糕庆祝。明朝人过重阳节时,会将已经出嫁的女儿接回娘家过节,所以,重阳节也叫“女儿节”。《大兴县志》记载:"九月九日”“父母家必迎女归,亦曰女儿节。”在重阳节,已出嫁的女儿要归宁。一些富贵人家在重阳节会买进数百盆菊花,巧妙地叠成菊山或者菊塔;有到郊外秋游“辞青”的习俗。明朝,在江南过重阳节,还会有人牵羊赌彩,赢者可以得到肥羊。另外还有歌舞、划船、骑射、饮酒、呼卢、蹴鞠等。申时行在《吴山行》中有具体的记载。清朝,人民最喜登高过重阳节:登山、登上高塔、城楼等;同时,举行跑马会、赛车会、千叟宴等。
节日影响
本土影响
九重阳凝聚了中华民族千秋万代"老吾老"的浓浓深情和生生不息的民族风范。敬老、尊老已蔚然成风,重阳节拜祖民俗文化相沿几千年,是具备刻骨铭心实际意义的一个历史悠久民俗文化。2006年,入选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12年12月28日,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保障节日实施。
国际影响
韩国
韩国古代将重阳称为重九,从新罗时代开始,有在重九日登楼吟诗的习俗。高丽朝,九月初九的宴会满朝大臣一起庆祝。除花糕、菊花酒外,韩国人会吃“菊花煎”和“栗子糕”。首尔地区枫叶很多,韩国人习惯于这一天登高赏枫,称作“消枫”。还有吃花菜,玩花煎游戏,放风筝等习俗。
日本
重阳节于平安时代由中国传入日本。平安朝,日本人会在重阳节前一天晚上将棉布放在菊花上,待重阳节被露水打湿后来擦拭身体,以此祈求长寿。重阳节当天,日本的王公贵族会在宫中举办赏菊宴。此外正值栗子收获,民间还会吃栗子饭。还有吃茄子,祭菊的习俗。
美国旧金山
美国旧金山华人聚居的城市,每逢重阳,花铺里就会有各种各样的菊花出售,糕点铺会出售重阳糕。许多华人社团举行敬老宴,老人服务中心有许多义工去看望和帮助老人。
传承与保护
1989年,中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正式定为“中国老人节”“敬老节”;1993年重阳节,湖南省恢复由省政府主持公祭炎帝陵活动,每三年举行一次;2003年10月4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了“重阳节”特种邮票1套3枚:“重阳节·登高”“重阳节·赏菊”“重阳节·饮酒对弈”;2005年重阳节,陕西省举办公祭老子的盛大活动;2006年,重阳节入选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项目序号:454,编号:Ⅹ-6。2011年“皇城村重阳习俗”和“上蔡重阳习俗”入选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2012年12月28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作为老年节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总则中进一步明确,并于2013年7月1日实施。
重阳节,至今为止,也有几千年的历史,是我们的一个传统节日,我们传承和发展到如今,并赋予它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