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带女儿从威海来到了河北衡水——我姐姐的家。
六个小时的高铁,女儿一直迫不及待的下车,在她的世界里还没有距离这个概念,想要见到就要立刻见到。
"妈妈,快到了吗?"
"需要你再吃一碗泡面,然后睡个觉,睡醒了就到了。"
"我饿了,我要吃泡面!"
"…… 到时间吃才有用哦~"
一见到两个姐姐(双胞胎),她就像掉进了幸福窝里,左拥右抱,连吃饭都不让我坐在她左右了~
每个小孩都梦想有个姐姐,我有,我也因此时常感到幸福,小时候或有竞争关系,长大后每个兄弟姐妹都是彼此的"依靠",你知道无论多难,你都不会走投无路,我想,这是我们的父母给我们的最大的财富。
可是,我怕距离会隔断亲情,不是于我们这一代,或许会于我们的下一代。就像我们姊妹和表兄妹、堂兄妹们那样,渐渐没有共同语言。而归其原因,一直以来我都以为是距离太远导致的。
小时候,表兄妹之间每年过年初二会在姥姥家相聚,美食、压岁钱,还有浓浓的思念和相聚后的欢乐。
渐渐长大了,对初二的期盼也变得越来越淡,我们会一整天待在家里看电视剧,看完又觉得无聊。到底是电视剧无聊,还是我们的内心越来越无趣呢!
有时候会感慨和谁谁聊得来,和谁谁聊不起来,很长时间不太理解这是为什么。我们有可能和刚刚认识的"陌生"朋友无话不谈,也可能对最亲近的人有所保留。
最近认识的好朋友灵芝(她的名字)让我感受到,或许原因在于——彼此的心是敞开的还是封闭的。
我们知道有的人是慢热型,需要很久才能建立起友谊,我就是这样的人,而且一直以来身边只有有限的几个朋友。
可是灵芝让我看到了另一种"活法"。她和邻里的关系都非常好(除个别人家,有的人确实难以敞开心扉),和前后楼的家里有小孩的人家也非常亲密,亲密到我今天去你家吃饭,你明天到我家吃饭,又经常今天我带你的孩子出去玩一天,下午给你送回来。
(如果,你也是这种人,一定要给回复我哦)
她是2013年从外地来威,几次搬家,入住到现在的小区仅两年多。我问她是怎么做到的?
她说一开始邀请邻居到自己家来吃饭什么的,大家也都怕麻烦到她,不肯来,于是她就主动先去别人家蹭饭,一来二去,大家就都放开了……
每次和她聊天,都能感受到她的热情和开放,认真的听我诉说,也敞开的描述她的生活,我相信每个人都会迅速喜欢上这样的女孩,然后和她打成一片。
这极大地扩大了我的世界,"原来,还可以这样生活!原来,还可以这样去交朋友!"
主动的人,生活才会精彩。自从遇到她,我也改变了一些,会主动邀请别人到家里来玩,会鼓起勇气请陌生人帮忙,会主动去关心亲朋的境遇。
《心理学基础30讲》中讲过一节课让我印象深刻:心理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我们都知道物理世界,它精准但是冷冰冰,客观但是没有人情。但是,我们每个人还有一个心理世界。
举个例子——抑郁症的产生过程。抑郁症的核心是长时间、高强度的负面情绪。它开始时往往是因为失恋、事业受挫、或亲人离世等。可是这还不足以导致抑郁,真正让你陷入恶性循环的是你的"自证预言"。
当你开始感到悲伤时,你就会想到更多的负面事情,看到周围朋友更多的负面行为,于是你也会有更多的负面行为和情绪。
而你的负面情绪和行为又会影响到你的朋友们,于是他们会逐渐认为和你打交道很困难,因此会疏远你甚至离开你,这样你会感到更加孤立无援,从而陷入更深的抑郁。
久而久之,你的自我实现的预言就会给你构建出一个充满负面情绪的悲观世界。
所以,当你假设你的周围是一片鲜花时,环绕你的就是一片花园;当你认为你的周围充满了冷漠与无情,那你就将被整个沙漠所淹没;当你在认真提防周围的人试图诈骗你、占你便宜的时候,你的周围,充满恶意的人就会越来越多;当你以善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人,你会发现即便是盗贼,也会有人性的闪亮。
我们周围的环境,并不是天然存在,并且一成不变的。相反,它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
我们的态度会影响别人的外在行为和内在心理。所以,想要改变你的外在世界,先要改变自己的内心。
以前,我手里拿的是枪,小心翼翼地防御着这世界,内心充满不安。如今,我愿重新选择,选择送出一朵朵玫瑰,一点点为自己的世界描绘出斑斓的色彩!
所以,现在我明白了,距离只是借口,内心的封闭和防御才是主因。
这次衡水之行早已计划了很久,一次相见,只需要一张火车票,而"怕麻烦"的心理让我犹豫再三,最终摆脱自己的惯性,收拾行囊出发的是想要和姐姐一家去旅行的愿望。真的来了,也就不觉得如自己想象的那般"麻烦"了。所以,行动永远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想做,就去做,在行动中总结经验,纠正以往错误的认知。这世界本就很温暖,你发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