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第九则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徳可厚矣。

《论语》学了十天,感觉是让我欢喜让我忧。欢喜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拜读欣赏先贤、同学的佳作,在自我领悟的境界里偶有所得,感觉与圣人近了一两步;让我忧的则是随着学习进程的推进,领悟时有断层,感觉圣人们终遥不可及。

简单梳理了一下对本则的解读,且列如后:

杨伯峻先生的注释是:“慎终:人死为终。这里指父母的去世。旧注曰:慎终者丧尽其哀。追远:远指祖先。旧注曰:追远者祭尽其敬。”

南怀瑾先生则是这样理解的:“所以“慎终追远”的意思,是说与其要好的结果,不如有好的开始,西方文化中有一句俗话:“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也是这个道理。大家认识了这个道理,则“民德归厚矣”。社会道德的风气,自然都归于厚道严谨。这是“学问”的道理。”

朱熹老先生说:“慎终者,丧尽其礼。追远者,祭尽其诚。民德归厚,谓下民化之,其德亦归於厚。盖终者,人之所易忽也,而能谨之;远者,人之所易忘也,而能追之:厚之道也。故以此自为,则己之德厚,下民化之,则其德亦归於厚也。”

钱穆先生指出:慎终:终,指丧礼言。死者去不复返,抑且益去益远。若送死之礼有所不尽,将无可追悔,故当慎。追远:远,指祭礼言。死者去我日远,能时时追思之不忘,而后始有祭礼。生人相处,易杂功利计较心,而人与人间所应有之深情厚意,常掩抑不易见。惟对死者,始是仅有情意,更无报酬,乃益见其情意之深厚。故丧祭之礼能尽其哀与诚,可以激发人心,使人道民德日趋于敦厚。

薛涌则主张:曾子这里讲的不是孝道,而是社会共同体的一体性。

另有高见,暂不列述。

恕我不智,对此段话的理解,总是理不出一个头绪,怎一个乱字了得?!

故存此记,容后再叙。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吃完晚饭,出来随意走走,太阳还未完全落山,余晕未散。 绕着公园走了一圈,抬头一看,咦!为什么天上那一朵朵洁白无瑕的...
    雪球球阅读 2,563评论 0 1
  • 《远山淡影》 石黑一雄 前两天雅茹推荐她在看的石黑的《远山淡影》,刚刚躲在被窝打着手机灯读完...
    奔跑的马里奥爷爷阅读 4,106评论 0 3
  •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现在这个时代很悲催,无论文科生理科生都把它当做副科,学生不重视,学校也不重视,课外辅导忙坏了数...
    孟婆的碗不空阅读 3,933评论 10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