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全书觉得这是一本论文写作的步骤指南,在写论文的过程中一旦遇到什么问题,可以在这本书相应的章节里找到解决方法。虽然有方法可找、有步骤可循,但写论文不是简单的机械运动,仍需要用自己的大脑思考,站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看向未来。
按照正确的步骤写作,首先可以固定方向,不至于越写越偏,甚至背道而驰,写到最后反而驳斥了自己的观点。这本书提供了一条明确的轨道,写作者可以安心在“论文号”列车上行驶,大胆地发散思维创新思路。
起点:选择题目
选好题目论文就成功了一半。
选择论文题目的最大出发点应是个人兴趣,没有兴趣则无法产生热情。一篇论文的写就需要长期的研究和观察,没有长久的动力就容易中途放弃。想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就要在生活中多留意,一个新闻热点或者一篇深入报道都有可能激发好奇心与刨根问底的想法。
选题的要点之一是具体。人们在写论文时往往贪图规模上的宏大,动辄谈及世界、国家,这样不仅容易疏漏,还容易空洞无物。面面俱到并不能证明知识渊博,找准某一具体方面透彻分析才是正道。
准备:制定计划
确定了研究题目之后,就要着手制定可行的研究计划。是定性研究还是定量研究?使用什么方法?相关资料如何获取?研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那些阻碍?时间上应该如何安排?这些问题都应该在动笔之前想得清楚明白,以免开始之后被诸多因素打扰,影响论文的写作进程和质量。
方法本身没有优先性,问卷法或是访谈法都有其优劣,只看它与研究课题、作者本人是否适合。不能因为个人对某一种研究方法的偏爱而带着方法找问题,方法是固定的,但问题是变化的,以不变应有变的思维模式是僵硬的。
个案的选取应当谨慎,要与题目相关并具有代表性。个案本身的数据或资料要丰富,通过分析个案来论证题目,首先要将其各个方面叙述清楚,以小见大但要注意同主题之间的联系。
确定研究对象和范围同样要遵循兴趣与合适的原则,按照自己的兴趣确定研究对象,视自己的能力界定范围的大小,同时也要注意与题目的匹配度,避免小题大做。
起步:前言
前言作为一篇论文的开头,决定了阅读者是否有继续读下去的兴趣。这部分要表明作者选择此题目并非突发奇想,而是有所依据,所以把当初引发思考的事件或观点列举出来是很有必要的。
回顾:文献综述
写一篇论文不是开发一片新大陆,全靠自己的摸索走完全程。与其一个人对着空白文档苦思冥想,不如抽出一点时间看看文献,看看自己所选的方向在当今世界上是什么样的研究现状——做到了何种程度,还有哪些关键问题亟待解决,其他研究者是否有与自己相同的困惑。前人所做的研究还可以提供方法上的借鉴和观点上的启发,防止研究内容和错误的重复。
比文献更具可读性的通常是文献的文献,即文章、资料后面列出的参考文献,按图索骥,就能通过作者、期刊目次找到更多该领域的文献,而且被引次数越多的文献越重要。
相关文献的数量多说明该题目受关注度高,具有研究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证明了作者选题的正确性。从中去糙取精,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好文章可能每读一遍就有不同的收获,每次的笔记加上心得最后总结起来就会对自己大有帮助。
文献综述不能成为“文献摘抄”,只简单地堆砌一些读过的资料片段,而是应该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精心挑选与所研究问题相关的那部分,综合多人不同的观点,最后加以合理分析,自然地表达出自己的立场。“文献”是介绍别人的想法,“综述”则是发出自己的声音。
核心:发现与分析
论文写作者在试图通过文字表述自己的研究之前,首先要对研究问题有一个全面清楚的认识,确定与问题相关的变量,确定变量之间的关系,一切应当以准确的数据和确凿的事实为准,而不能用主观臆断的猜测代替客观存在。在下判断之前,应当确保有坚实的经验资料基础,要有既有文献的支持或是自己的研究数据证明。许多人在写论文时会不由自主地将“常识”带入,然而缺乏理论支持、资料数据的解释是很难说服读者的,通篇充斥着“常识”的论文也就成了一篇无用之作。
资料分析有其系统性和适切性。资料的选取要有条理,依循论文的整体框架而选。一般情况下资料的数量应该不少,所以要在其中选择最适当的。
论文的好坏同样和写作者的分析能力有关,分析能力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日久天长的阅读与思考的积累中形成的。尤其在定性研究中,更需要深入的分析,来证明材料之间的联系,不然就成了访谈引文的分类研究。
在分析的过程中写作者常会引用一些专业的学术概念,但在引用之前应当问自己几个问题:此概念的引用是否对于研究现象的分析有作用?引用后是否能表达出与引用前不一样的东西?概念与现有的资料是否相配?
修改:咬文嚼字
在整体框架基本完整,描述较为全面了之后,就要开始细节上的修改,句、词、字的应用都应做到严谨规范。许多专业上的名词都有其特定内涵,不能仅按照字面意思随意使用。写作时还要注意不要有性别、民族、职业等方面的偏见,要用尽量客观、公平的视角,虽然有时写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但在陈述客观事实时已经流露出内心的看法。
语言风格上要简洁明了,避免口语化、避免情绪性的字眼,遣词造句其实也反映了写作者的真实看法,所以一字一句都应该小心谨慎,修改和写作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心态:不急不躁
从选题开始,写作者就会不定期地陷入无法继续的困状,内心的焦虑不安总是难免的。
思路停滞不前的时候,可以和他人交流一下,或是做些轻松的事情转移注意力,但要记得尽快重新回到论文上来,长时间的脱离写作又需要一段时间回复状态,只有把所想动笔写下来,才真的了解自己到底清楚多少、迷惑多少。
作者还在书中提供了一些实用小方法——营造舒适的写作空间(便于快速进入状态和激发灵感)、设置对于完成时长或字数的小奖励(加强写作的积极性)、不要在长时间写作之后马上睡觉(缓和一下状态)。这些小方法可以减轻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困难,不过完成任务的第一生产力是执行,第一阻碍力是拖延,有了好的心态就要立刻去做,针对自己的特征制定有效率的写作方式,保持用纸笔来思考的习惯。
结论:自圆其说
结论部分主要阐述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得出了哪些结论,是一整篇论文的高度概括与提升,要将所有论文中的各段小结都加以提炼呈现,篇幅上不能太冗长,要结合论文总字数,比例适中,交代研究内容与价值要简明扼要,不要夸大研究价值,尽量客观公正地自我评价。结论写好可以成为点睛之笔,写不好难免有虎头蛇尾之感,论文写到最后常常急于收尾,但这部分其实也算自我总结,是对自己这段时间所付出的努力的审视。
这本论文写作枕边书没有想象中的晦涩难懂,可以一口气轻松地读完,它不但提供了科学写作的方法提纲,也告诉我们如何获取文献资料、如何使用字词,感觉就像有一位老师手把手地把你带入门论文写作,读完以后心中就有了一副论文写作的框架,以后的写作都可按这框架往上填充血肉。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论文实例,通过对比评析指出论文写作过程中常犯的错误,这些错误虽然常见其实细心一些也可避免,在初写作的时候记得这些易落入的陷阱,少走一些弯路就能多节约时间润色文章。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也是写作之前必看这本书的原因之一了。
不过方法论再详细,也始终是纸上得来终觉浅,多练习多修改才能领会到写论文的诀窍。写作练习永远不会太早,即使明知自己知道的不够多,可还是要动笔,平时有什么想法就应该赶紧分析,并且要动笔写下来,反正还可以持续修改,就当是一个试错的过程,在平时积累足够多的文档和思路,真正面临论文写作时才不会觉得脑中无物,思路才能更加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