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因为能够熟背《唐诗三百首》和《千字文》而沾沾自喜,但是吴松博士一句话就击碎了我的自信:“你知道诗中每一个字的意思吗?“问渠哪得清如许”的渠是什么意思呢?“虏骑凭陵杂风雨”的“凭”字又是什么意思呢?”
我似乎是知道的,但又不敢太确定,平时快速背过诗句,不求甚解,更不会去深究这字词间的深意。面对博士的诘问,我顿时张口结舌,自信心瞬间崩溃。
但我是个好学的人,立即就有了向博士请教的愿望。正在我考虑怎样开口时,吴博却主动问我“卢老师,你那边需要志愿者吗?”
我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什么志愿者?”
吴博说:“我愿意为你们学友做公益讲座,从文字学角度讲讲《唐诗三百首》!”
巨大的惊喜简直把我砸懵了,过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把《唐诗三百首》从头到尾逐首讲下来?那需要很长时间吧?”
吴博说:“每两周讲一场,一年半时间可以完成!”
太好了!真是叫我开口我也不敢要求这么多呀!
于是安排场地,招呼学友,22年7月5日(周二),吴博精讲《唐诗三百首》第一期在相城区文化馆开场。
每两周一次讲座,吴博从来没有爽约,从PPT 到讲课内容,都能发现吴博做了充分的准备,我们倒背如流的诗句,在吴博手术刀似的剖析下,变得有点陌生起来,这个字原来有这样的深意呀?那句话原来并不是我们原以为的那个意思呀?⋯⋯
听课过程时时有焕然大悟,也有头晕目眩七荤八素,感觉自己虽然熟背,却从来没有懂过这些诗……,自信心继续崩塌中。
回家重新细读不同版本不同作者的《唐诗三百首》的注,果然我以前读诗背诗太粗糙了,还自我宽慰“好读书不求甚解”也是一种读,其实就是不通啊不懂啊!
每次听吴博讲课,我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常常从心底发出“哦,原来是这样!”感觉自己慢慢在变得有文化了。
今天又是唐诗课,吴博精讲《唐诗三百首》的第六期了,满满的知识点,我听得连倒茶的功夫也舍不得花。⋯⋯
晚上,澄子在清风明月读书群里发了一个视频,叶嘉莹先生提出来李白《将进酒》中的“将”,是读jiāng 而不是qiāng ,令我们大吃一惊,近两年各路专家早就给我们洗过脑,说这个“将”应该读“qiāng ”⋯⋯
吴博没下定论,在群里发了一篇别人的文章,论证此字读“qiāng ”而非“jiāng ”,那么,我们到底该读啥?
也在群里的苏州大学文学院博导杨旭辉教授说:“我觉得这些细枝末节的问题都可以忽略的,读诗完全不必在这些细枝末节上纠缠。若要较真起来,读j,读q都不对,中古声系中压根儿就没有舌面音。”
杨教授还说:“好读书不求甚解也!”
一下子说到我心里了,连忙点赞!好读书不求甚解!原来我一直拿来做马虎读书借口的话,也不错哈!自信心又回归了一点点!
纠结很久的心结瞬间打开,其实我们根本不用纠结后悔自己当初的读诗背诗法,任何读背,只要能有所得,能享受到浓浓的诗意,就是好方法。
之前的死记硬背,今天的敲钉钻脚,都是学习,学习过程中有收获,还有快乐,那就值得!
下一次精读唐诗课是两周后的9月27日(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