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班里,孩子的课刚刚开始没多久,我坐在桌前玩游戏,一个妈妈过来,询问过没人后就自顾自的从书包中掏出一小摞书和本放上来,然后打开认真的写起来,我大略愁了一眼,顿时觉得手里的游戏不香了。
彼时我以为她在学习,还略带一丝羞愧人家学习我游戏,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差距?直到她的朋友过来,我才知道她在检查孩子作业,要求是需要圈出孩子写错的部分,然后再签上字。
我这才凑近仔细看了下,书的封面显示孩子是五年级,名字显示是女孩,作业有语文数学和英语。数学她大约是检查完了,这会正在看语文,一张A4大小的生字本,密密麻麻的写着成语,老师要求还要标上拼音,一个成语两遍
五年级的孩子还要写拼音?她的朋友和我发出了同样的疑问
回答是需要的,写不好要一直写到小学毕业
小姑娘语文学的看来一般,夜的拼音是ye,她写成了yie。下面还错了好几个,有的多一笔,有的少一笔,都被这位妈妈细心的标了出来,然后这位妈妈认认真真工工整整的在下面写上:已检查,名字,日期。
生字结束,还有一张语文卷子,卷子结束,又开始拿起英语作业,一共一个半小时的课程,她居然没有检查完。
在她们聊天的过程中,我听到她之前也是不检查作业的,只是后来开家长会的时候被老师说了,没指名道姓,就说有部分家长不关心孩子学习情况,孩子作业不检查不签字巴拉巴拉。后来这些家长们就老老实实的了。而且五年级距离中考没多少时间,老师提醒家长提早布局规划也应该。只是这从头到尾的一通检查,跟写一遍没啥区别了。
她们的另一个妈妈,过程中一直打哈欠,问原因,是因为中午忙完孩子吃饭后孩子们睡了,她没有跟着休息,手边还有一点活儿,她想着能干就给干了。被其他两位妈妈狠狠“数落”了,她们说她们都是孩子睡跟着睡,孩子起跟着起,家务活等送他们上学了再做就好了。
期间又说到孩子大了,知道干净,白鞋要白白的,衣服要干干净净没有污点的,巴拉巴拉,一番话听下来我都觉得压抑:看似很轻松,实则密不透风。
这些全职妈妈们,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被孩子的学习、生活琐事所包围。她们努力地想要做好每一件事,想要成为孩子眼中的好妈妈,老师眼中负责任的家长。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她们似乎逐渐迷失了自我,陷入了生活的“困局”。
生活该是这样吗?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即便我很佛系的养娃,我每天也不敢给自己安排太多的事情,甚至不敢走太远。我记得有次想要去临城办事,跟孩子爸爸商量,结果当天孩子要接送孩子上下学以及兴趣班上下课,娃爹时间应付不过来,被迫取消。而第二天是周五,需要三点半就接放学,娃爹时间还是调整不了。以至于到现在我都没办成。
而能观察到这些,也是因为中午去参加了一个聚会,见识了妈妈们的另一种生活,自由喜悦美好,让我不由得产生了向往,甚至产生了一种,或许我可以走出这个樊笼,让自己活得更有选择权,也可以让孩子看到妈妈的更多面
也许正是因为这份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当我再看向这些被生活“困住”的妈妈们时,心中涌起了一股难以言喻的心疼。这份心疼,既是为我自己,也是为无数个和我一样,在生活的琐碎中迷失自我、被无形的枷锁束缚的女性们。
所有人都在赞颂妈妈的伟大,曾经,我也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一个至高无上的褒义词。可后来我才明白,这个词背后,隐藏着的是妈妈们默默的付出和不求回报的奉献。说难听点,是她们数十年如一日地做着在外界看来没有价值的事情,并且乐此不疲。而外界所定义的那些所谓价值,却又如同沙上之塔,随时都有可能被轻易地收回。
我想,妈妈们不该只是被定义在“奉献”与“牺牲”的框架里。我们值得拥有除了家庭之外,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或许,是时候勇敢地打破这生活的“困局”,去寻找自我价值的新坐标了。就从现在开始,哪怕只是抽出一点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去学习新的知识,去结识新的朋友,都是挣脱束缚的开始。
我期待着,有一天,当人们再提起“妈妈”这个词,想到的不仅是她们的无私付出,更有她们独立的人格、多彩的生活和永不磨灭的梦想。而我们这些妈妈们,也能在孩子的成长中,同样收获属于自己的成长,在家庭与自我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让“妈妈”这个身份,绽放出更加绚烂而独特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