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养老金制度改革导致差距越来越大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之前的养老金制度存在“双轨制”,即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实行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由国家负责,个人缴费少但领取的养老金较多;而企业职工则需要个人承担一部分养老责任,缴费多但退休后的养老金水平较低。
自2015年起,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旨在解决这种“双轨制”所带来的社会矛盾。改革后,公务员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也需要开始缴纳养老保险,这是为了逐步实现与企业职工的养老金制度并轨。
2024年,这一改革将达到一个重要里程碑,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将与企业完全并轨。这意味着公务员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计算方法将与企业职工一致,待遇将根据累计缴费年限、平均缴费指数和社会平均工资来计算。这一变化预计将使得公务员的养老金待遇从固定变为变动,从而趋于与企业职工的待遇一致。
改革初期,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替代率预计不会立即与企业统一,而是逐步降低,如通过8-10年时间,将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的养老金替代率水平逐步拉近至只有10%至20%的差距。
因此,养老金制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减少不同群体之间的养老金待遇差距,实现更加公平的养老保障制度。虽然改革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但长远来看,这一改革有助于实现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养老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