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央视出过一则《男人比女人更孝顺》的新闻,该报道无视女性角色特征和生育环境,荒谬且恶毒。
上周,腾讯大家又有一篇叫《在我老家,女人小孩不上桌的家庭更兴旺》的神文让我大开眼界。
前者在说女性没有男人孝顺,后者在为压迫女性家庭地位找理由。看来,即使在21世纪,普及男女平等的基本常识依旧是一个任重道远的问题。
该文作者大谈女性不上桌的理由,第一是女性在厨房忙碌,不可能与大家共同进食;第二,就是长幼座次的规矩。后者是作者主要思想。作者还煽情地指出在物质贫乏年代,通过压榨女人和小孩的食物来实现家庭的表面兴旺。最后作者再说到婚嫁,懂得守规矩的女性嫁得好,给家庭带来的福利更多......
我想说说我们家乡的情况——
在我记事起,我的生活圈子很少见过女性不许上桌子的现象。倒是我小的时候,顽劣调皮,经常弄得蓬头垢面,手脸浊乱不堪,要是有客人来吃饭,家长怕我弄脏饭菜,不许和客人一块上桌子,成年女性在桌上都有位置。
但也有个别例外,有四川入赘到这里的女婿,他们以勤奋著称,不到几年就变成一家之主,动不动就对妻子大声呵斥,吃饭的时候不让她们上桌子。
这种情况,全村没有几家。随着经济发展,家中儿女长大成人,这些入赘外省女婿的女性,地位回归,再次回到饭桌。
由于绝大部分家庭是女性下厨做饭,女性在厨房忙碌,不能与大家同桌共食这种情况在我们家也是发生的。
有时家里亲戚朋友来作客,炒的菜品多,客人陆陆续续吃,新菜陆续上,老妈就得一直在厨房忙碌,这个符合不上桌的合理解释。但这中间有细节——客人通常会说“你一起吃吧,别弄那么多菜啦 !”要是亲戚朋友来,通常还会去厨房帮忙。等到了吃饭时,一定会有妈的位置。家里有小孩的,现在的卫生状态比过去好,小小年纪就可以和大人们一起上桌吃饭。
显然,这和作者想要表达的不同。
作者虽然用贫穷等客观环境煽情,包裹的核心意思却是女性不上桌是讲究长幼尊卑的规矩。这和因为忙碌不能共同进餐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忙碌是因为没有时间上桌,规矩则是不许上桌。
有人会拿这个说,这不就是男女分工差异吗?
等的就是你们这种糊涂蛋观点。男女分工讲得是男主外、女主内,根据男女的能力差异定位角色。男人身强力壮,挣钱,干重体力活;女人体力差,收拾家务,洗衣做饭带孩子。分工原则是为了发挥各自的优势,男女平等协作,共同缔造幸福之家,而非确定地位尊卑。
可是吃饭是平权问题,女性暂时在厨房忙碌不能上桌可以理解。在平时不那么忙的情况,和男性共同在一个餐桌上吃饭则应该是常态。这不但不违反规矩,反而是一家人平等交流,共享幸福的时刻。
那种不让女性上桌吃饭的家庭是什么样子?我还真见识过。
有一年,我们村两个外省女婿聚餐,都是那种在家吼媳妇,排斥媳妇上桌吃饭的类型。饭桌上,两个男人吹牛逼、说脏话、划拳猜令,女人看到到自家男人要喝醉,就出来制止。
来作客的男人说:你个婆娘家,别管我们兄弟的事情!
自家男人也高声吼:滚到灶房去,男人说话,你掺和啥?
外省男人这番话可比魏坤琳说郭敬明“我怎么感觉和女人在争论啊”更具有贬低性。
而且,在男性可以坐在桌上吃饭的地方,往往小男孩也可以上桌,却没有女性,即使成年女性在潜意识里也不如家里的男孩地位高。这不是美德,是封建时代主人和下人吃饭的规矩。
虽然作者辩解称女性上桌不涉嫌性别歧视,大多数是因为女性要在厨房忙,那么如果男性帮助女性做饭,是不是可以更显得体谅妻子?可我相信一个把女性不上桌吃饭当规矩的男性,不具备这样的素质。
实际上男人霸占饭桌就是想霸占家庭领主之位,他表面上对女性没有恶意,但本质上都是把女性归类为低等人,不肯与她们平等共享饭桌。而越是靠体力劳动生存的穷苦地域,这种现象越是明显。
在一个糟糕的现实里寻找合理性,并予以赞美,这是奴隶才会做的事情。但身为一个男性作者写出这样的文章,就是在粪坑里吃蛆汲取营养,把长期穷陋恶习冠名规矩,把司空见惯的压榨变成美德。是极恶心的。
我承认,文化有相对性,作者家乡穷苦,受到成长环境薰陶,使他骨子里都带着陈腐观念,但一个媒体写作者,不能突破地域文化限制,反为恶习叫好,是典型的目力短浅。
城乡差异把农村和城市拉得很远,陈腐不堪的旧思想则会完全隔绝与现代社会联系。如果连实现饭桌上的男女平权都不能,那么,该地区的男性以后娶媳妇也会越来越难,而你们也知道,农村是不存在钻石王老五的。
相关文章:央视说男人比女人更孝顺 我愤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