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云音乐app在经过无数人安利后,终于被我重新启用了,还开发了新用途—听电台
蒋勋的孤独六讲是一本很温和的书,令我惊喜的是网易里是蒋勋自己录的节目。温和的书配上温和的人,在温和的台湾腔中,冲击的观点也让人能够忍住心中奔驰的草尼玛,认真听认真分析。
恩,温柔的力量
情欲孤独 01 02
从儒家文化环境下贬义化“独”开始说起,贬义化的表现不仅仅是看起来就像坏人的批评、辱骂(愤怒),还有看起来善良、温柔的怜悯、躲避(清高、恐惧)。贬义化的例子如“孤儿”。
与“独”Individual 同样待遇的还有“私”privacy。贬义化的例子如“自私”。
由“私”引发另一个华人文明的温床“农业社会”。因生产活动社会性导致“公”被无条件正面化。
单看公,利益共同化互相协作,很好。
单看私,自己的事自己做,契约精神,界限分明也好。
但生活就是充满矛盾。
当亲人枉法(比如某女歌手的妈妈侵占公款)时,选择告发(私、契约精神),则亲情与陌生人的区别何在?选择沉默(公、儒家),则法律道德原则何在?
华人版的Justice,更容易引起共鸣
蒋勋的讲述还在继续,我还没听到:-P
不过my solution的思路在于把握复杂矛盾的尺度吧。比如对家人要家内严厉,事前预防,预防不足要立即改正,尽量不要让事情发展到必须曝光在公众的违法行为。
不过在亲人枉法的举例中,我突然某种程度上发现私(每个人是独立个体,独立负责)=大家(国家的利益)。私的缺乏人情味其实是我们从小看的民族英雄故事中的大爱。
这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叙述,很容易煽动情绪啊。
Be wise
另外,作为90后,我发现身边人对“私”经常双重要求。
一方面,在不想被太多需要考虑别人感受的事牵连时,表明自己有个性、性格独、圈子不同不必强融。
但另一方面,当别人主动来照顾自己时(譬如妈妈的端茶倒水、家务全包),又安然接受了一切混淆了私人界限的服务。
这比选择或不选择“独”与“私”更可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