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华伟
在我的学业生涯中有多位老师,忆及最难忘者,有三位。
文静纤弱的李凤菊老师。我刚从小学升入初中时,李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由于年龄小,我比较贪玩。一次,李老师上课时,我和一名男生开起了小差:比赛投掷纸团、碎石粒,看谁投得远。比来比去,那个男生见占不了上风,竟然从课桌底下的地面抠出一块砖头,扔到讲台上,发出“嗵”的一声重响。此时李老师正在板书,文静纤弱的她被响声吓得一哆嗦, 紧张地盯着脚下不远的砖头。她的目光像扫描仪一样在全班扫来瞄去,发现我和那名男生有些幸灾乐祸地偷着笑。“你俩站起来,是不是你们扔的砖头?”见我俩低头不语,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李老师气得眼泪差点就出来了,怒吼着让我俩罚站。
令我感动的是,李老师并没有因为这次“恶作剧”而对我放任不管。从此以后,她上课时对我比往常多了几分关注,并以提问的方式,促使我集中精力听课。有时上一堂课,李老师竟能提问我四五次之多,当然这些问题也很容易回答。就是在这种时刻担心被老师提问中,我听课变得认真起来,并真正感受到学习的自信和乐趣。
文质彬彬的吕达老师。吕老师个头不高,戴着一副近视眼镜,平时不苟言笑,讲起课来平静沉稳,慢条斯理。那时,我刚从县城的一所中学转校过来,吕老师则是我转校后的语文老师。记得在该乡镇政府机关任职的父亲带我报到时,吕老师很热情地接待了我,并郑重地向同学们介绍,希望大家对我这个新来的插班生要热心帮助。可能是兼着班主任的原因,吕老师比其他老师多了一份严肃,当然也多了与同学们谈心的机会。当他发现我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喜欢与男同学聊天的问题后,主动找我谈了一次心,给我指出了问题,让我及时改正。起初,我努力克制了一段时间,但很快就忘记了吕老师的教导。
一次课后,吕老师找到我说:“孙华伟同学,为了你的学习,我给你调整一下座位,以后一定要认真学习,千万不能在课堂上聊天了。”就这样,我这个“乐天派”就从男生堆里被调整到了女生堆里,前后左右全是学习成绩俱佳的“娘子军”,她们听课极为认真专心,无暇顾及我这个“异类”存在。而我呢,每次想和她们闲聊时,自然有所顾忌,感到不好意思。此外,她们的存在也让我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逼着自己专心学习,我的语文成绩也提高很快。哪知好景不长,也不知何时,这些女生竟然和我聊得忘乎所以……后来,吕老师又找我谈心,教导我珍惜学业,努力把学习成绩赶上。可惜,那时的我思想还极不成熟,对学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经过他的教导我总算收了心。
激情飞扬的郝建来老师。在县城侨联中学读书时,教我们语文课的是郝老师。他个头不高,着装朴素而讲究,言谈语速快而富有节奏,办事雷厉风行,走起路来虎虎生风,给人以作风干练的感觉。他每次讲课,总是激情横溢、神采飞扬,让单调枯燥的语文课变得乐趣十足,开阔了我的学习视野。此外,郝老师积极倡导我们认真观察生活,坚持把所见所闻所思写成日记。当他发现我的日记写得不错,就鼓励我“要坚持下去,用心好好写”。对于我和同学们的每篇日记,他都会认真批阅,尔后用红笔写下一个大大的“甲”字。一次晚饭后,我顿生灵感,趴在床铺上写了一篇“急就章”。对于我这篇龙飞凤舞、字体潦草的日记作品,郝老师并没有因此当面批评我,而是用心看完,并在文末写下一行“字体潦草,下次注意”的勉励之语。
后来,我从军西北,与郝老师失去了联系。几年前,妻子因为女儿上学之事打电话诉苦,我多方联系,找到了在故乡县城教育局任职的郝老师。多年不见,不知郝老师还能否记得我这个学生?怀着忐忑的心情,我拨通了郝老师的电话。“原来是华伟啊,你把孩子的户口信息发过来,我明天就帮你去学校报名!”郝老师亲切爽快地帮我解决困难,让我这个阔别多年的学生感动不已。
蓦然回首,我离开故乡已经20年了。这20年间,自己完成了一次次痛苦的蜕变,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学生成长为一名陆军特种兵,成为一名战地记者、军事编导,继而成为一名国家级作家,出版了多部个人文集,并在国家部委一级学会机关任职,赢得了属于自己一生的辉煌。我想,自己的成长进步当然离不开三位恩师的努力教诲啊。当我每每闻知家乡来人的音讯,当我每每在首都北京的办公室闲下来时,就会时常想起这三位恩师。
浩浩天地间,难忘恩师情。
李老师、吕老师、郝老师,还有记忆中身影依稀模糊的老师们,他们都是我人生路上的启明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