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8日
昨天下午,在云伴读CCtalk上听刘猛老师讲的《全世界都想上的课》。刘老师把书概括为3部分,一教育九问、二传奇人物、三成功秘籍。
刘老师开篇讲到,一个老师不能自己说把谁谁教的多么好,应该是学生自己说。本书就是学生黑岩祐治讲他的恩师桥本武的故事。
桥本武是一名国语老师,三年只讲了一本小说《银汤匙》,桥本武讲国语的特点就是"慢阅读""绕远跑题"。我查了查原文,作者写到:"就这样从一个小小的"丑红牛",桥本带着学生跑题到了天干、地支、阴阳、五行、年龄、称谓、节气、历法",作者回忆到"桥本先生的课,就总是沿着《银汤匙》本文无关的岔路不断开掘下去,只要小说中有零星线索,桥本先生就会由此深下去,把我们带入完全不同于《银汤匙》的另一个世界。",这些由"是什么,为什么"组成的问题探究,使学生有兴趣的读下去。我的感觉语文课就不能照本宣科,就应该"绕远跑题","绕远跑题"你得有那个本事,旁征博引、古今中外信手拈来不是说说就能做到的。关于"跑题",我想再说点,我是一个英语老师,在我的课堂上,有时我也会跑跑题,加点料,学生对这些有时更感兴趣,当我说"好,就此打住,言归正传",常常会听到学生说"老师,再讲点吧,我们还没有听过瘾",我们做老师的要时常给学生加点料,我们教给学生的书本上知识,几年之后,学生就不记得了,但我们加的某个料,学生从中悟出的东西,可能会记一辈子。
再就是作者提到,"跟随先生进行的极限式写作训练,让我直到今天都喜欢动笔写",作者提到"不停地写,不停地写,豁出命去写,直写到将抵触感一扫而光,这时所谓的写作方法才会和你合而为一",也就是作者养成了终身书写的习惯。在我看来,学语文最重要的就是读和写这两个能力了。一个学生只要养成终身读写的习惯,那就是他学习语文最大的成功。
放眼望去,作为老师的我们又有多少人养成了终身读写的习惯?曾见到一个讽刺的段子:一个不读书的校长,领着一群不读书的老师,在教一群读书的学生。这又是谁造成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