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第四组学员殷炳莲,泰安简快《与父母的关系》第二天课程分享:
今天,想分享两个让我深有感触的“点”。
说实在的,在这样的一个课堂之上,每一个所谓的“点”,倘若一一写下来,都是一篇篇激情饱满的文章。每一个点的背后,都有一连串的故事,真的是“剪不断,理还乱”。
心理咨询师就是在这层层迷雾之后,帮助案主抽丝剥茧,最后终能拨云见日,柳暗花明。
每当导师在引导案主,案主进行一个内在觉察和疗愈的时候,表面上,整个会场静悄悄的,似乎,无波无澜……但是,在每个人的心里,却是惊涛拍岸一样地壮阔。
那里,有一场没有硝烟的站争,这场战争,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今天的我看到昨天的我,成年的我拥抱孩时的我,有力量的新我疗愈无力脆弱的的旧我。
这两个感触点,分别来自上午和下午的体验环节。
上午,臣服于爸爸妈妈的环节,做回孩子本身,感恩父母给予的生命,跪拜父母,甚至完全仆伏在地的大拜,让很多人嚎啕大哭。
自诩为内心强大的我,以为不再轻易落泪的我,当仆伏在地时,突然,有一种情绪涌上来,“亲爱的涵香,这一辈子,你太不容易了!原来,你的不容易竟然与无法接纳父亲有关。对不起,父亲,以前恨你,怕你,瞧不起你,站在了你的高处,女儿知道错了。女儿已经理解了你,女儿爱你!谢谢你,亲爱的父亲!”
此时此刻,有一种想哭的冲动,但是,我没有哭,就站起来了。因为考虑到小组里其它两个人还需要来体验,怕自己时间太长,误了她们。
没想到,其中一个小组成员问我体验的感觉,我告诉了她时,她的一句话提醒了我,“你为什么不允许自己哭出来?”
我觉察到:对啊,你也有脆弱的一面,为什么不让情绪自然流淌?在你与郁金香家人聊天互动时,你明明知道流泪不是一种情绪,而是自我疗愈啊!
所以,后来,我又重新体验了一次,真的有泪出来了,只是没像别人那样痛苦流涕。
我一样可以哭的。
下午,一个再婚家庭的16 岁孩子,让我有太多震撼。
非常幸运是,我就坐在整个会场的中间部位,恰恰面对着这个孩子。他的每一个细微的面部表情,我都看得清清楚楚。
从排斥,不接纳,到自我觉察,自我疗愈,到释放情绪,到接受……那么自然地流露,那么真实地呈现,让身为母亲的我看到了一个孩子内心世界的起起落落,一个孩子的脆弱和成长……
四岁时,爸爸妈妈离婚,后来,几乎没见过爸爸,跟爸爸关系断层。因此,妈妈非常爱他,在乎他,母子俩一直相依为命。
六岁时,继父来到他们的家里,供他衣食住行吃喝玩乐,不干涉他的学习,但,他还是感觉不到对方的爱,本能地排斥对方,内心有一种期待:宁愿自己和妈妈一起生活,没有外人进入。
个案里,当代替爸爸的角色出现在自己面前,孩子第一个反应是回避,不愿意看到爸爸。
后来,经过引导,他意识到爸爸妈妈需要成长的那一部分与自己无关,他对爸爸放下了成见,泪水,开始流淌,当爸爸妈妈一起上前抱住他时,一个高高大大的男孩,众目睽睽之下,更是控制不住地哭泣……
这个过程,整个会场里,也有其它的人在哭泣。
后来,导师让他给爸爸在心里留个位置时,他不知该怎么做。但是,他分享了一个点,触动到了所有人:“我的爸爸是一个高中地理老师,虽然不在我身边,没有帮到我,但是,我的地理成绩在班里是第一名。我会觉得,原来我身上遗传了爸爸的基因。”
这就是我们的孩子,智慧的孩子,用他们特有的方式表达着对爸爸的爱,对爸爸的忠诚。爸爸一直在他的心里啊!对爸爸妈妈的爱,早已经融进血液里。
本来,我以为,当爸爸妈妈一起抱住他时,他会觉得委屈,会抱怨,不理解爸爸妈妈的选择,可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他的一句话竟然是“有爸爸妈妈陪着我,幸福感爆棚!”
一个离婚的家庭,对于孩子的伤害到底有多大?
当继父的角色上来,孩子开始是不接受的,当导师引导他看到继父给予的支持时,他突然意识到:原来,一个跟我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人竟然给了他那么多的东西,他非常感恩。
同时,面对继父,他表达了自己的感恩之情,以后要多跟他沟通,甚至可以谈一些男人之间的话题。距离,近了很多。当然,完全没有距离也不可能,因为,继父就是继父,无法代替爸爸在心里的位置。
继父对孩子那么好?孩子为什么还排斥他?只是因为,小时被爸爸伤害过一次,面对继父,他就害怕再次失去,害怕自己再次被伤害,其实,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孩子的声音,孩子的世界,孩子的远见,让我们成年人目瞪口呆!
听听来自孩子的声音:“让孩子自己开自己的车,自己经历该经历的风雨,经历自己该经历的彩虹”。
家,既是温暖的港湾,又是一把双刃剑。
所以,爸爸妈妈们,减少对孩子的伤害是必要的;对于父母来讲,成长是很需要的。
父母的成长,真的会带来一个健康的家庭。
殷炳莲,笔名涵香,郁金香阳光会特聘记者。70后,山东省诸城市作协会员,21世纪新锐作家网新锐之星,郁金香公益联盟成员,潍坊郁金香阳光会会长。著作有康复故事书《回到人间》发表。
微信号:Y15263691593
Y2223991106(此号已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