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奇葩说》有一期的辩题是「想在朋友圈秀晒炫(秀恩爱、晒娃、炫富),我该不该克制」。这个辩题引起了我的思考。
其实,我们每个人对「秀晒炫」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如果我参加了一个比赛并且获得了不错的奖项,一发朋友圈,在那些牛人面前,我这个根本达不到「秀晒炫」的标准。而在某些人眼里,我这就是赤裸裸的「秀晒炫」了。
所以,不管我们发什么,总有些动态会被某些人定义为「秀晒炫」的。所以,如果要克制的话,那真的可以不玩朋友圈了。
这是从发布者的角度来说的,如果从观看者的角度来说,若是你觉得那些动态是赤裸裸的「秀晒炫」,而且已经让你很反感厌恶了,那么要不屏蔽要不拉黑,就是这么简单。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认为我是「秀晒炫」的一员。其实不然,曾经有个人跟我说:看你朋友圈,我只想用两个字来形容「无趣」。你朋友圈也太荒凉了吧,你要知道一般陌生人之间会通过看朋友圈来间接的先了解你这个人。朋友圈可以说是你的一张名片和简介。
时间再拉到高中那会,有个关系较好的男同学,进了我QQ空间踩了一下,顺便留了一下言:静过打蚊(潮汕话,“太安静、荒凉”的意思)。
其实我又何尝不知,我的社交圈都是很荒凉的style呢?荒凉的原因,一是因为我懒,没有养成记录的习惯;二是因为我缺少了发现的眼睛,感觉没什么好发的。但更多的时候,是因为我不常经营社交圈子。
后来我也试着多发一些动态(也没有多到哪里去),刷一下存在感,冲淡别人对我「无趣」的印象。
但这个状态持续不久,我又回归了之前不太发动态的常态了。
我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想表达:朋友圈不仅仅有人反感别人「秀晒炫」,也会有人反感那些不常发动态的人。
但是真的有必要去在意纠结这些东西吗?我觉得没有必要。
我举一个我自身的例子。
之前我在微博发布了几篇书评,不久后,我大学一同学就把我拉黑了。我发现后,起初有点懵了,但我丝毫不难过。因为我早已明白,人生的每一站总有人上车,总有些人下车。既然觉得没必要再关注没必要再联系,你拉黑了我,我也会坦然接受这一切。
该不该在朋友圈「秀晒炫」从来就是个人自由意志的选项。
不管你是为了纪念、记录生活,还是真的为了「秀晒炫」,地盘是你的,你可以随心所欲的经营。但是你只要做好被屏蔽和拉黑的心理准备就好。其实,这也得筛选朋友的一种方式。
而对于观看者,其他人有什么看法我不甚了解。就我而言,我其实很喜欢我的朋友圈有那些「秀晒炫」的东西存在的。一来我可以长见识,二来可以知道自己与他们的差距,激励自己向那些优秀的人学习。
之所以会有人问「想在朋友圈秀晒炫,我该不该克制」的问题,就说明这部分人不是收到了反对的声音就是自己进行了反思。
这是很好的开始。做每件事情最好能时不时进行反思:你这么做有什么意义?是不是非做不可?做了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很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的。而且,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得到周围所有人的理解的,也没有精力去一个个解释。
所以,忠于自己,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