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反复,广州这几日进出公众场所的要求也严了起来,因此有人堵在在饭店门口,折腾穗康码老半天,倒也算不上奇景。
其实手机流量偶尔崩盘算不上稀罕事,但若是赶上着急吃午饭,却被困在大楼的门口,并正因此显示不出穗康码,那着实会让人有些恼怒;而若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仍旧无法熟练运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家,那可真是十足的灾难。而这一幕恰恰就发生在今天,我的身边,幸运的是,我还在我外婆的身边。
可哪怕是我这个常年浸淫电子产品 ,智能手机的“熟练工”,也花了好半天才最终确认穗康码无法显示是网络的问题,然后匆匆忙忙地打开自己的热点,搜索我的热点,搜索热点密码,输入,点开小程序.......好一段时间,最终成功加载。
今天中午发生的事情早已不是个例,就在今晚,外公还在对着百度网盘里的电子相册一筹莫展。还有无数像我外公外婆一样的老年人,正在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新功能中茫然徘徊。
事实上,“老年数字鸿沟”正在随着智能电子产品的发展越来越深。而必须承认的是,中国的老龄化加剧带来了庞大的老年群体,因此如何让老年人在数字时代有质量地生活,甚至是享受到与年轻人同等的,数字化发展的红利,自然也就成为提升人民幸福感和获得感的题中之义。
哪怕无法保证每一个老年人都可以学会最新潮的智能技术,但最起码我们可以保证他们拥有不会使用智能产品也能正常生活的权利。除了电子的穗康码,还可以有纸质的登记表;一站式电子机固然方便,但传统的行政窗口也能得以保留。看上去倒退的一小步,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步。
科技的发展始终是为人服务,缺乏了人文关怀的科技是冰冷的,更是毫无意义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因为不同的原因遇到数字鸿沟,而看到这些人,关注到他们的需求,才是社会的真正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