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的尘土》(帕乌斯托夫斯基)读后感
很久很久没有看小说了,今天看了《珍贵的尘土》(帕乌斯托夫斯基),掩卷的时候,泪和感动汹涌而来,如那决堤的海。
伟大的作品都是相同的,隔着远久的岁月,依然有强烈的感染力。大师采用先抑后扬手法,描述一个卑微低贱的清洁工,因为心中拥有高洁的爱,最后呕心沥血,用他卑微的生命,炼出高贵的金子,准备供奉给他心中的女神“苏珊娜”。
苏珊娜,是主人公夏米年轻时的一个旅伴。夏米在部队服役期间因得了严重的疟疾,未打一仗就被遣送回国。团长借此机会,托他把自己八岁的女儿苏珊娜顺路带回法国。
一个八岁的小姑娘,却从此成了夏米供在神龛的女神,改变了他平凡凄苦的一生。
八岁的苏珊娜在路途中孤独无助,闷闷不乐,夏米为了抚慰她让她开心,开始给她讲故事。讲起往事却勾起夏米美好的回忆,他最后想到了那个令人向往的“金蔷薇”,“金蔷薇”是贫穷受苦的人的希望。
曾经,夏米的母亲说:“谁家有金蔷薇,谁家就有福气。不光这家子人有福气,连用手碰到过这朵蔷薇的人,也都能沾光。”
希望,是苦难的人活下去的心头的光,金蔷薇,是神衹,是力量。
夏米跟苏珊娜分别后,音信杳无,夏米在贫穷孤苦的清洁工生活中,“不论去到哪里,他总是闻到一股尘土和污水的气味。”这样的生活,有如行尸走肉。但是,他心头有一束光。
“但有时,夏米心灵的眼睛却能在这彼浑浊的烟雾中看到一朵玫瑰红的浮云,这是苏珊娜的一件旧衣裳。这件衣裳发出一股春日清闲的气息,仿佛也曾在紫罗兰的花篮里放了很久似的”。
他的生活没有美,甚至连嗅觉都充斥着臭味,能把他从讨厌的日子中超脱出来的,就是跟苏珊娜一起旅行时的美好的时光,苏珊娜留给夏米的美好的回忆。睹物思人,那件旧衣裳,在别人眼中可能很普通,但是对于可怜的夏米,却是他灵魂的光,美得有如“玫瑰红的浮云”。只要想起她,生活不再只有臭味,而且充满玫瑰般的迷人的色彩。
他热切的盼望见到苏珊娜,后来,可能连上天都眷顾他,在一个深夜时分,他在一座桥上偶遇了悲伤欲绝,准备投河的苏珊娜。苏珊娜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姑娘,但是她正受到失恋的煎熬。夏米把她带回了家,安慰了绝望的苏珊娜,并帮她渡过了感情危机。
他那么爱她,但是他自卑得不敢表达,只能祝福,苏珊娜喜欢什么,他就去做什么。他卑贱的爱着,把自己打入低低的尘土,他的爱,低到了尘埃。
他为苏珊娜搭桥送信,让那个背信弃义的年轻人回心转意,于是苏珊娜和情人和好如初,情人把苏珊娜带走了。
苏珊娜走了,把夏米唯一的希望也带走了,但是夏米愿意为她做些什么。
“夏米决定把首饰坊的尘土里的金子筛出来,铸成一小块金锭,然后用这块金锭打一小朵金蔷薇,送给苏珊娜,祝愿她幸福。”
他用他生病的残躯,每当夜深人静,就在院子里簸扬尘土,筛选金粉。终于,他积累的金子足够打造一支金蔷薇了。
他却再也找不到苏珊娜,没有了活下去的力量,他在绝望中郁郁而死。
他死了,没有人知道,没有任何人可怜他。
但是他留下的金蔷薇,却被一位文学家买下,借用文学家高贵的笔,世人知道了夏米悲剧的故事。
文学家读懂了夏米高洁的灵魂。他为夏米伟大的情怀深深地感动。
这位老文学家在他的杂记中这样写道: “每一个刹那,每一个偶然投来的字眼和流盼,每一个深邃的或者戏谑的思想,人类心灵的每一个细微的跳动,同样,还有白杨的飞絮,或映在静夜水塘中的一点星光——无不都是一粒粒金粉。
“我们,文学工作者,用几十年的时间筛取着数以百万计的这种微尘,不知不觉地把它们聚集拢来,熔成合金,然后再用这种合金来锻成自己的金蔷薇——中篇小说、长篇小说或长诗。
“夏米的金蔷薇!我认为这朵蔷薇在某种程度上是我们创作活动的榜样。奇怪的是,没有一个人花过力气去探究怎样会从这些珍贵的尘土中,产生出移山倒海般的文学的洪流来的。
“但是,恰如这个老清洁工的金蔷薇是为了预祝苏珊娜幸福而铸的一样,我们的创作旨在让大地的美丽,让号召人们为幸福、欢乐、自由而战斗的呼声,让人类广阔的心灵和理智的力量战胜黑暗,象不落的太阳一般光华四射。”
《珍贵的尘土》是一首优美的散文史诗。她的艺术灵感,如魔术变幻般让我们感悟,感悟人性的美好的爱的力量,她教会我们,拨开重重烟雾,抹去卑微的尘土,我们会发现爱,是人性最美好的力量,低贱的尘土中,总有着最高贵的灵魂。
同时要抹去的,还是我们心灵积压着的厚厚的尘土,只有吹开尘沙,才看到纯洁的初心在熤熤闪光。
无戒21天写作训练营 第十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