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期间我在休假,并不是每天查看后台信息。
今天打开后台,看到了一位读者的留言。
由于已经过了48小时,所以我无法在后台直接回复,只能通过小随来表达。
隐私考虑,我不能公开名字和头像。
但是,这位女孩是我的老读者,我相信她一定能看到这篇小随。
很抱歉,我无法用一个千字小文来表达“人生意义”这样宏大的命题,况且坦白的讲,我也并没搞懂人生的意义。
大多时候,我感觉自己也是一个宿命驱使的陀螺,在无意识中不停旋转。
我很年轻时,就一直想寻找生命意义的确切答案。
为此,我研究过宗教、灵修、哲学,我想从书本中找到人生顿悟的法则,我找到了吗,很抱歉,并没有。
无论哪种派系,哪种说法,都会留下无解的裂痕,让他们的启迪总有一个环节无法逻辑自洽。
这意味着到目前为止,没有哪个人真正搞懂了人生的真谛,我们所听颂的人生缄言和道理,无非都是人为刻意建构的虚拟城堡。
这实在是一件很悲催的事。
我质疑人生并没意义时,大概也是你这个年纪,那时我刚到深圳不久。
工作找不到,生活很艰辛,还要帮家里还一些债务。
一次,我在试用期遭到辞退(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写过),那时口袋里仅剩50元钱。
没有前途,没有希望,感觉世界只是灰压压的一片。
那天坐公交晚班车回家,当时车里人很多。
我落魄的坐到最后一排,眼神迷离的望向前方,发现所有人都像一个个木偶,随着汽车的颠簸,大家都朝着一个方向晃动。
似乎有一只无形的手,支配着大家这种无意识的行为。
我用力踩着地板,把身体沉入坐位,想在每次颠簸时和大家不一样。
然而,这种努力徒劳无功,尝试多次后,我变得无比愤怒。
因为我发现自己竟然连这小小的抖动都无法克制,那一刻真的差点就大叫出来:
“原来我们特么的都是无意识的木偶!”
当我下了车,懊恼的走在人行天桥时,我突然想到,有一件事,是我可以控制的,那就是从天桥上跳下去。
看着熙熙串行的车流,我把半个身体伸了出来,可是一台货柜车轰隆隆的驶过,把我吓了回去.....
是的,我胆怯了,这让我更加的沮丧,我连这仅有的控制权,也把握不住......
那天晚上我是在一个网吧里度过的,那时的聊天工具还是新浪ICQ,我随便加了一个女性朋友,她地址显示是黑龙江鸡西,年龄是40岁。
为什么会加她?我已经记不清楚,也许纯属巧合,也许是因为,年长一点的女性对我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
心目中,我把她像想成一个经历丰富的贵妇人,谁知道呢?也许她仅仅是个村妇,但你可以把她想像成任何一个你期望的样子。
总之,我把我的痛苦用很长的篇幅向她诉说,你总是以“噢”、“嗯”、“是这样”来回答。
当时我甚至怀疑她并不太会打字,然而,她最后的两句话,却一直让我记到现在。
第一句是:“你并不孤单,我也经常有这样的想法......”
第二句是:"既然人早晚都会离开,干嘛那么急?谁知道有什么悬念等着你?"
时过境迁,我很难用文字描述当时的心情,当看到“你并不孤单时”,有种突如其来的安祥感,心中的凸凹坑洼被瞬间抹平。
看到第二句后,才觉得自己之前的行为有点傻,为什么要主动揭开人生的谜底呢?为什么一定要找到一个确切的答案才能好好的活着呢?
为什么不能把寻找答案的过程,就当成是答案的本身呢?
是的,人生的意义就在于等待悬念的到来。
当我抱着良太,钻入花车时,一个悬念打开了;
当那个5斤6两的小不点,只睁着一只眼来到这个世上时,一个悬念打开了;
当我和良太因为一位挚友的离世,而抱头痛哭时,一个悬念打开了;
当儿子后脑重重的磕在台阶上,鲜血喷涌而出,我大叫着抱着他去医院时,一个悬念打开了......
是的,这些悬念无论好与不好,总是在不停的打开,仿佛一副光怪陆离的画作,也许没那么让人心旷神怡赏,但却如此深邃神秘。
而我们要做的仅仅是欣赏它,感受它,而不是一定要赋予它某种意义,仅此而已。
在此,我也想把那两句话再次送给你。
“你并不孤单,我也经常有这样的想法......”
我想你知道,若干年前,也有一个22岁的年轻人,像你一样,无助、茫然、苦闷,他甚至也曾有过轻生的想法。
而且,我相信这样的人很多,所以,你并不孤单。
"既然人早晚都会离开,干嘛那么急?谁知道有什么悬念等着你?"
人生就像是一场嘈杂的交响乐,指挥棒不在你手上,你也没有节目单,你无权根据喜恶来选择乐章。
可是,谁又知道下一首会让你沉迷,还是会让你心碎?
这难道不就是这出交响乐最美妙的地方吗?
况且,既然你有幸拿到入场券,既然曲终人散是早晚的事,那么请你多坐一会吧,等待正式谢幕的到来也不迟。
希望你能加上良叔的微信,我非常乐意和你聊聊。
良叔小随天天见,再坚持67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