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从哪里开始

尊重的边界

学习蒙氏课程的时候,导师曾经问了我们一个问题:你的黄灯区域有多宽?绿灯代表孩子的适宜行为,红灯代表禁止行为,而黄灯处于两者之间,取决于成人的包容度有多大。在蒙氏教育中,有三条铁则:不能伤害自己,不能伤害他人,不能伤害环境。这是我们极少数对孩子说“不”的时候,这是绝对的“红灯”。但是,你会发现,每个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她举了一个例子:你看到一个孩子慢慢走向鱼缸、手快要触碰到鱼缸、开始拍打玻璃、搭在鱼缸沿儿边、手慢慢伸进去、手开始搅动水了···她问:你在哪一步会喊停?你能明显感觉随着老师的讲述,周围的老师的呼吸在一层层凝结,有的老师在一开始已经受不了了。而我们班的孩子,他们会把工作材料中的石头扔进鱼缸里,还会兴奋地指给我看。我当然很无奈。

我们班里有一个小女孩,她非常敏感、甚至都不愿意别人触碰她。当然,我也不可以。她很喜欢摘花,这是我非常不能接受的事情。我对她说,如果喜欢,我们可以观察、可以轻轻摸一摸。可是那个孩子,她抓得更起劲了,还一边抓一边看我的反应。我只好把她抱走。后来,她突然跟我说,不能摘花,闻一闻。而且当别的小朋友摘的时候,她非常着急。当时我很感动。可是翻看她妈妈的朋友圈,我发现她在家里还会偷偷怂恿妹妹陪她去摘花。当下我的心情不是难过,不是生气,而是有一点感动——原来,这个孩子心里是爱我的。因为爱,她知道我期待什么样的行为,所以她就在我面前表现出这样的行为,让我开心。温柔而坚定,在这个例子中向我展现了它的价值。因为接纳我,孩子愿意接纳我的规则。有些人说,这样讨好老师的行为,真的有益于孩子的成长吗?可是,这就是这个孩子的社交和情感表达的方式。我自问在过程中,并没有强迫孩子去接受我的观点,也没有对孩子过多的约束。只是在我看来,我们和大自然可以有更好的相处的方式。这是我的红灯。这是我坚持的原则。而这在他们家里,显然属于“黄灯区”。

所以,说到“尊重”,我们都得首先问问自己:我的边界在哪里?哪些行为是我没有办法接受的?如果孩子出现了这些行为,我该怎么办?有时候,我会对自己的标准产生怀疑,不知道自己的坚持到底是正确的,还是只是一意孤行。这时候,我会找身边的人,尤其是那些有相同经历的妈妈们聊一聊:我的坚持是不是真的有价值?

尊重的前提:接纳

孩子天生具有不同的气质性情。有一点是必须达到共识:气质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内向、外向只是研究者为了方便而进行的分类。有的研究把刚出生的宝宝分成“易养型”和“难养型”,就好像孩子从一出生就被打上了一个标签,再也洗不掉了。要知道,这也是一种心理暗示。如果你认为自己的孩子比较“难养”,那么他真的有可能在以后的日子里天天给你找麻烦。有一种说法,我非常喜欢,叫“高需求宝宝”。是的,刚出生的婴儿是如此的娇嫩,如此的脆弱,他只是希望迫切地需要你,迫切地希望你能待在他的身边。

作为家长,我们不是研究者,我们不是医生,我们只关心眼前这一个孩子,所以我们不需要给孩子分类,不需要给他打上各种各样莫名其妙的标签。我的一位大学老师,副教授,就因为她的幼儿园老师随意说了一句:“舌头短,不会说话。”导致她的心里一直对语言表达不自信,直到中学以后她才突然明白过来。现在,她的课是我们专业里最受欢迎的。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一直坚持在孩子面前使用“积极”“正面”的语言的原因。你不知道你的哪一句话就被孩子听进了心里。

我们并不否定孩子们之间存在“差异性”,而是真诚地感叹,在这个姿态万千的世界里,我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从孩子入园的第一天,当孩子向我们走来,当孩子的生命开始和我们发生连接的那一瞬间,我们就能明显感知他们之间的不同。有的孩子第一天就非常适应,每天都迫不及待地要来幼儿园。可是这样的孩子对老师而言最具挑战性。她才是老师心中的“高需求孩子”,他们的适应能力很强,而且他们很喜欢挑战自己。所以在环境中,你需要绞尽脑筋,斗智斗勇,才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不然他们会感到非常无趣。

有的孩子,第一天开开心心,后来发现不对劲,发现这是一个全然陌生的环境,爸爸妈妈不会陪着自己。他开始哭、开始闹、开始不愿意上学,但是只要一定的坚持和支持,他们还是可以很快地适应环境。

但是,有的孩子,面对陌生的环境,他们会躲在熟悉的人的身后,不肯踏入幼儿园,甚至在家里、在睁开眼睛时就开始哭。每当和爸爸妈妈分别的时候,他们都哭得撕心裂肺,每天晚上回家还可能会做恶梦。爸爸妈妈心急如焚,可是毫无办法。这个时候,最好的方式,就是“陪伴”。

班上有一个孩子,是家里的“二孩”。相对于姐姐,他可能更敏感,会把一些不好的情绪记在心里,很久。所以,“入园”对于他来说是一件大事。爸爸妈妈工作都非常忙,可是在一开始,他们都坚持自己送孩子上学。孩子来到学校,会去操场玩一段时间,然后,爸爸妈妈会坚持把他们送到教室门口。有时候,他们还会陪着孩子在教室里吃早餐。当他们离开的时候,会对孩子说:“快把爸爸吹走。”孩子在班里属于大年龄的孩子,而且各项能力都发展得很好,我迫切地希望他能尽早适应,思考着爸爸妈妈这样是不是“过度保护”。后来反思后才明白,有这样的父母,孩子该多么的幸福!他们把孩子的心理需求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而我,又再一次犯了老毛病,认为孩子在教室里就应该“学习”。但是“适应”本身就已经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课程”了。孩子已经在努力学习,全家人都在努力地配合着他,只是我看不见。

我又想到我的另外一个孩子。每一天,他都会背着一个大大的保温杯来到学校,里面是妈妈辛苦准备的参茶。他妈妈说,孩子每天都必须喝完800毫升的水,不然就很容易生病。这个大水壶,成了孩子和我每天的功课,成了压在我们心头的一块石头。如果是现在的我,我想我会和这位妈妈坐下来,好好聊一聊,“我和她”怎么更好地面对这份“功课”。

尊重——换尿布开始

妈妈附身看着宝宝,他们面对面,妈妈和他交流换尿布的事情,这吸引了他全部的注意力。孩子的双脚蹬在妈妈的肚子上,直到他全身放松了,妈妈才开始为他换尿布。妈妈的动作很轻柔,也会及时回应孩子。换好尿布,妈妈伸开双臂:“现在我要把你抱起来。”听到妈妈的话,孩子的头和身体微微向前倾,脸上露出了微笑。

我知道,现实根本不可能这样。

在班上,面对一岁半到三岁的孩子,换尿布依旧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孩子似乎对“尿布”没有知觉,或者对“湿”、“臭”这些感觉已经习以为常了。我没有见过一个孩子是主动让老师帮助换尿布的,甚至当你帮忙的时候,他会非常抗拒。往往,我们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来做准备。

“尊重”和“照料”之间似乎很难平衡。作为成人,我们需要承担照顾孩子的责任,他们的衣食住行都依赖着我们。强烈的责任心让我们不能“放任不管”。但是,如果我们相信,孩子具有独立的人格,除了食物,他们有着精神和心理需求,那么,努力去争取他们的配合依然十分具有价值。

事先告知,是一项十分有效的策略。环境中特定的“尿布台”或“尿布区”会告诉孩子,这是专门用来“换尿布”的地方。在特定的时间,我们会邀请孩子到该区域。如果孩子十分抗拒——这是常常会面对的问题,抗拒行为也是孩子成长的标志。那么,在解释后,我们依然会将孩子抱到这个地方。

向孩子解释你在干些什么:我要脱下你的裤子、现在我要解开你的尿布、然后擦擦小屁股···通过你的叙述,孩子能感受到你是在帮助他。如果能在过程中获得孩子的允许也是非常有价值的,说明身体是属于自己的,没有经过允许,是不可以随便触碰的。

随时寻求合作:如果可以,让孩子去拿尿布、自己脱下裤子、让孩子站立而不是躺下···你会发现,当孩子参与其中,他就会乐在其中。

快乐地结束:告诉孩子,看,现在我们换好尿布了,你是不是觉得舒服多了?刚才你能帮助自己拿尿布···甚至一个大大的拥抱,咯吱咯吱的小游戏,都有助于孩子保留一种快乐的体验。

如厕

更多人愿意称为“如厕训练”,但是我们会认为,从穿尿布到如厕时一种发展的过程,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里程碑。这其中包括了非常多的技能:肌肉的控制、孩子保持干燥的意识和愿望、穿脱衣服的能力。

美国儿科学会(AAP)建议,孩子能大部分满足下面的8个表现,就说明孩子可以进行如厕训练了。

·纸尿裤能保持至少2小时干燥,或午睡后纸尿裤还是干的;

·纸尿裤脏了,有不舒服的表现,想要换新的

·对坐便器产生兴趣;

·大便时间逐渐变得规律;

·主动要求穿内裤;

·可以遵守简单指令

·会用表情、姿势或语言会来表达自己正在大小便

·能够自己或在大人的帮助下脱(穿)裤子。

一个孩子的妈妈非常担忧地问,孩子已经能独立上厕所,可以穿脱裤子的,但是为什么最近不愿意上厕所了呢?可能就是因为,在孩子一次不小心尿裤子的时候,妈妈无心说了一句:你怎么不说呢?

“如厕”和孩子的羞耻感密不可分。在孩子脱掉尿布,可以独立上厕所之前,可能要经历很多次的尿湿床单、裤子、还有地板。这些让爸妈们筋疲力尽,忍不住吐槽。但是你的一句无心之失很可能就会毁掉孩子在这过程中的努力和自信心。所以,父母们面对这一过程,千万不要焦虑,也不要用语言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平静地叙述,平静地帮助孩子,或者调皮地承认自己曾经发生过这样的糗事,对孩子来说,是最大的帮助。

喂养

进餐,注定是一场没有胜利的战争。

我见过这样的奶奶,每次见面都得检查自己的孙子是不是“白白胖胖”不然就是爸妈照顾不好,长大了宁可自己追着喂,也舍不得孩子“饿着”;也有这样的外婆,总觉得自己比父母喂得好而沾沾自喜——“我喂的时候孩子吃得可好了!”好多老人家,放学回家第一句就是:“今天幼儿园吃了什么?吃得好不好?”哪怕一块苹果,他也要跟你争个分明。老一辈的人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吃得饱”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所以,在那个年代,他们的生存智慧就是“吃是福气”。

但是奇怪的是,新一代的父母从小不愁吃穿,但他们也总止不住担心孩子的营养——忍不住就想给孩子喂口水、塞口吃,孩子的嘴巴里基本没有停过。可是这又会引发一个新的问题:孩子总是不好好吃饭。现在,你要找一个“好好吃饭”的孩子似乎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但到底什么是“好好吃饭”?

有的家长说,他吃得太少了。有的家长说,孩子挑食。有的家长说,他不专心吃饭。

我曾经有一个孩子,从小在家的时候跟外婆一起长大,个子小小的,饭量很小,吃得也慢。我有一次跟外婆不小心吐槽了一句,看,吃饭最慢的来了。外婆记住了,后来每次见面都说,孩子今天吃饭有没有进步?“吃饭”成为了孩子的一门“功课”。

在幼儿园吃饭的孩子,总是分外地香。按理来说,家里的饭菜都是根据孩子的口味做的,肯定要比幼儿园的“大锅饭”更“香”。但事实是,在家里吃饭对孩子来说,其实是一种“折磨”。大人们在餐桌上,不是玩手机,就是看新闻,谈论的都是和自己有关的话题,那对孩子来说,根本插不上话。大人威逼利诱、连哄带骗地让孩子吃东西,孩子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更不用说,当孩子将一切弄得一团糟的时候,大人们崩溃的心情和粗暴的言行让孩子多么受伤。

新媒体的出现,父母们很容易获得更多更新更全的咨询,关于“育儿”,不少父母都是“专家”。“BLW”、“RIE”、皮克勒等等,张口就说。但是理论功夫再深,面对孩子,统统都拿起传统的那一套,似乎“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真正标准,老祖宗传下来的总有道理。但是我看着执意要把一碗饭都塞到孩子嘴巴里的父母,常常在思考,现在,对你而言,真正重要的到底是什么?是这碗饭?是肩头上作为父母的责任?还是孩子?

“一碗饭”到底意味着什么?吃饭不只是满足生理需求,还有情感需求。我们常常说没有胃口,这不仅仅是说我们没有食欲,更多的时候是在表达,我们在某件事情上,情绪情感还没法消化,以至于我连食物都不想吃了。我们知道,饿了就要吃这是人的本能,一般饿了都知道自己饿了,也知道吃多少以及吃什么来满足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的需要。但有的时候,我们却把食物作为一种奖励或惩罚来对待孩子。比如我们会对孩子说,如果你听话,我就让你吃糖果,如果你不听话,你就没有糖吃。在这个过程中,就极有可能会让孩子产生困惑,孩子会混淆生理需求和情感需求。所以孩子在表达他不想吃东西的时候,或是在表达一些他不愿意接受的情感的时候,他也可能会用不吃东西的行为来表达。我们不能只是关注到孩子不吃饭的行为,而是要留意到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

当我闻着饭香的时候,我会感到满满的幸福感。那种力量,会一遍又一遍地把我钩回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而那里,是再困难也想回去的故乡。饭香,就是故乡。著名节目主持人汪涵说,自己家中的家训是“碗净福至”——把饭吃干净了,福气自然就来了。大道至简。一碗饭凝缩的,不仅是营养,还有你想传递给孩子的信念。所以,当味道成为孩子的回忆,载着思念,你希望孩子会想起记忆中的哪个场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711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079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194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089评论 1 28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197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306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338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119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541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846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014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694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322评论 3 31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2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257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863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895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是一个没什么仪式感的人,也不会介意亲近的人过节不制造仪式感,看过一篇文章,说生活中缺乏仪式感会导致哪些后果,...
    燕子_ed33阅读 175评论 0 2
  • 无法描述你的形状 我感觉到你的存在 因为你的存在 我满眼都是你的爱意 它让我的心变得柔软 你无处不在 ——《...
    贾的假不了阅读 201评论 0 0
  • 做第二总是默默无闻的,人人都知道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却很难被理解。 艺术很难分名次。尤其是所...
    宁小远阅读 488评论 0 1
  • 大济南郊外, 一阵疾风骤雨过后, 天空中出现一道彩虹。 #城市故事#
    地理答啦阅读 158评论 0 1
  • 新冠肺炎病毒疫情还在蔓延,于是全家人在家禁足的日子继续进行。我从未试过被关在家里这么长时间,一步也出不了门。虽然有...
    82年的pxx阅读 129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