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上,我和儿子玩了一会后,他开始“扒书”了(就是从床头附近堆放的一叠书里面找出一本他当时最感兴趣的书的过程)。没过多久,一本薄薄的书就出现在了他的手上。
按惯例,这时候他总会拿着书让我给他讲书上所描绘的故事。不过这一次,可例外了!他竟然没有让我给他讲故事,而是一个人认真地翻了起来。
那认真的模样看上去还真有点煞有其事的感觉,让我有种吾家有儿初长成的欣慰感。看起来这小子不仅仅会挑选自己爱看的书籍,听我们讲故事,还能分清楚哪些书已经看过了,哪些书没有看过。
这可真是一个惊喜啊!想到这里,我心里便像吃了蜜一般甜,眼前仿佛浮现出儿子拿着书,一边指着书中的插图,一边为我描述书中所呈现的场景和故事的样子。
“排排坐,分果果,苹果真好吃,一个给妈妈,一个给瞳瞳!”我的耳边突然传来了这番话。
这……这难道是儿子的声音,这是他在给我讲书中的故事吗?我有些激动,赶紧往他那侧挪了挪,循着他的手指看过去,哈哈,不得了,儿子竟然会给我讲故事了,而且意思一点都没有讲错哦!
我顿时兴奋极了,试探性地问:“瞳瞳,这幅画画了什么啊?你给妈妈讲一讲好吗?”
“妈妈,小朋友在分苹果嘛。”儿子抬起头,不假思索地说。
“那他怎么分的苹果啊?”我又问了一句,心里隐隐充满了期待。
“妈妈,小朋友在分苹果嘛,你一个,瞳瞳一个嘛……”儿子抬起头,看着我说道。
“那瞳瞳为什么要分苹果给妈妈啊?”我还没有满足,又继续问他。
“两个人一起分享更好吃!”儿子回答得很快速。
我顿时开心极了,立马“吧唧”了他一口!
这时候,我发现图片上的苹果一个大一个小,心下一动,便问道:“瞳瞳,那大的给谁啊?小的又给谁呢?”
“大的给瞳瞳,小的给妈妈。”儿子的回答让我的笑容僵在了脸上。可我还是不死心,想了一下,故意说:“瞳瞳,融四岁,能让梨,悌与长,宜先知。”
“那你说该把大的给谁?”我停了一会,又问道。
“大的——给——瞳瞳嘛”儿子回答的时候停了好久,最后还是给出了一样的答案。
我期待了好久,结果他的回答还是这个,心下自然有些小失落,可我想到自己儿子的吃货本质,又想到刚才吃东西的时候他执拗地一定要我也吃,我说宝宝吃,妈妈不吃,他硬把面包塞进你嘴里,看我吃了,开心地拍着手说:“瞳瞳吃,妈妈也吃,两个人一起吃,更好吃!”
顿时,心里的小失落也没了,对于一向护食的他来说,能这样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突然想到曾经在网上看到的武志红说的一句话——孩子的不听话,究竟是不听大人的话,还是其他的呢?
其实我们很多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习惯于给他们贴标签,总是有些偏颇的。我们常说孩子不听话,不懂事。可是我们的“听话”和“懂事”总是建立在自己的基础上,总是以自己为中心出发的。我们总是用自己所认为的“听话懂事”来要求他们,却不知道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想法来代替他们的兴想法。更不能因为他们做出和自己心中预想的不同的行为和选择,就给他们扣上了不听话的大帽子。
这样。家就变成了会伤人的地方。我们又怎么能够给他一个快乐的童年呢?
和孩子一起,我还要学习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