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是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但近几年的被资金和手段推动下,IP早已延伸到各产品领域市场当中。所以说,现在大家都在谈的IP,到底是怎么样的?
首先,先要消除一个误解,品牌并不等于IP。品牌是基于产品所衍生出来的。为了建立产品与其他产品的区格性,减少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从而打造出的理念。而IP是具有故事性,具有情感和文化元素,是消费者追求价值和文化的认同。品牌提供的是产品功能属性,而IP则是一种精神寄托。人们为了快点解决午餐问题,可能第一时间想起麦当劳,这就是功能属性,而人们想起小时候让自己觉得高兴的娱乐内容,可能其中之一就是迪士尼,这就是精神的寄托。IP是具有价值内容,具有情感渗透在里面的,仅仅只有符号,有功能,有标识的那不是IP。
近几年不断以西游记背景为主题的电影上映,大家对西游记最有记忆的是4师徒长途跋涉取西经的故事。所以用西游记解释,IP就是西游记这个故事,而衍生出来的《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等电影,就是IP其中一种的商业模式。
《小时代》几部作品上映都取得高票房,伴随着原著书籍也增加了销量。这带动了很多IP类的电影开拍和上映。改编小说《盗墓笔记》、《何以笙箫默》等电影,改编歌曲《同桌的你》、《桅子花开》等电影,它们都取得一定关注度和票房号召力。甚至每年改编西游记的电影都成贺岁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冲击票房的主角。但正因为电影市场如此充斥着改编的影子,使大家越来越关注IP电影。但是利用IP打造出来的电影,真的都是好电影吗?
从近几年的贺岁片当中,很多都是利用着IP+小鲜肉为主调。IP本已有一定沉淀粉丝,小鲜肉更是现热捧对象,旗下的消费粉丝不可估量。团队把精力都注重在粉丝经济,从而来冲击票房。不用做市场调查,就从身边人了解,这些电影的口碑,好吗?这些电影有质量吗?在利益的驱使下,这背后实际是资本游戏而已,对IP过度商业开发,不但缺少电影的质量,而且使电影市场越来越缺原创性。这种方式长期下去必然会导致电影市场总体质量下降,最终利益受损的还是投资方和制作方。那么怎么才能成为这个市场的持续赢家?
以下转自公众号出版商务周报《IP这个用烂的热词也许会是未来出版的趋势》部分内容:
首先,项目团队中有既通出版又懂影视,还能够将市场需求转化为产品的人。大多数人看IP,看到的明星、粉丝、流量、制作,但是真正了解时代情绪,能够抓住畅销书畅销元素并通晓影视运作模式的人才能真正在这种结合中充当关键力量。
其次,出版社有持续的内容、渠道和运营模式的积累。缺乏这些,即使以重金拿到优质资源,也嚼不烂、咽不下,归根结底,出版物才是出版的核心,单纯蹭影视热度,是不足以让一本书成为爆品。
最后,方向明确,有敢于也愿意踏着失败的经验不断前行,不断积累的决心。成功具有偶然性,失败中却有无数可以总结的规则和经验,倘若真有资本上绝对实力和独特的资源优势,能够支撑机构在这个方向上积累下去,一定会捞到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