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的唯美
绽放在鲜血的花蕾
红色的锋刃陶醉地轻吹
滴落的惶恐格外浪费
去舔舐 无关卑微
天地交媾是云雨的轮回
而肌肤之切是轮回的宿醉
生命 源于痛苦
与生俱来的凉薄总是不能瞑目
若夏夜的雪 执着而突兀
被围观的杀戮依旧打着猩红的呼噜
伐木工的梦游不是他们的专属
只是善于掩护的成熟
得到了大部分树桩的宽恕
在很多时候 血是甜的
所以左脑会开心地哭泣 右脑则开始讨厌唱歌
云总是赤裸裸 挑逗羞怯的河
可是漾起浪花的结果却是谩骂的风波
顺应成了十恶不赦 这到底是为什么
原来 只有虚伪
才配得上苟活
爱的认真
不啻于一种恨
是神圣地猥亵 是镇静地沉沦
夏至是畸形的春分 秋冬不得不去饮鸩
每个人
都有一幅冷色系的灵魂
区别在于这支下意识的残忍
能画多深
这篇小诗的灵感来自加拿大电影《下意识的残忍》,这是一部禁忌类电影,号称史上最变态的文艺片。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先阅读了为数不多的影评,其中有一句话是——难得的不是变态,也不是文艺,而是又变态又文艺。我承认这句话着实吸引了我。在我的认知中,文艺片是沉静的、细致的、唯美的、艺术的……而变态是畸形的、暴力的、阴暗的、血腥的……可以说,这是冷暖色调的鲜明对比,犹如阴阳。如果两者可以融合为一,那么这种化学反应绝对值得一览。
不过,这部电影的尺度还是超出了我的预期。与中国的大部分所谓禁片不同,这部电影被列为禁片要实至名归的多。除了画面大胆逼真之外,电影中对人性的剖析也极为偏激与深刻。我很惊讶导演在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才十九岁而已。我是快进看完的,这是观赏文艺电影的大忌,不过我不得不如此,因为我刚吃完午饭。
为什么要看这部电影呢?我自己也不清楚。很多人不敢看恐怖电影,但是又忍不住想去涉猎,矛盾挣扎。人性诚然是很奇特的东西,所以才会有很多导演想去探究一番。卡里姆侯赛因是这么想的,也就这么做了。《下意识的残忍》无关商业价值,只是一种探索而已。
这部电影的内容我不想多说,一些结合于实际的感悟都在上面的诗中。我写不出那种与电影契合的血淋淋又脏兮兮的诗意,实在是有些美中不足,放在这里聊作一哂便罢。
温情提示:如果要看这部电影,建议空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