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位于北京七环左右的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天分外蓝,阳光分外洒脱,在南下北上的绿皮火车的鸣笛声里,为中国而教项目成员们开始了第二阶段的紧张学习。
一、名师课堂探寻
冯践知老师的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策略课程,主要结合于永正老师的古诗《草》教学案例进行讲解授课。
于老这一堂古诗教学课,朴实无华,重剑无锋。课堂设计新颖,效果极佳。于老在利用简笔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动眼动口动脑的过程中,知识变得直白简单,课堂变得活泼有趣。于老师这一堂课将老师应该教什么?怎么样教?效果怎么样?三个方面体现的淋漓尽致,现就相关环节作简要分析:
1.初读古诗,读准字词,扎扎实实
于老师让小朋友先自己读读古诗,并提醒学生,读到生字的时候要多拼读几遍,并记住它。学生读古诗的目的性很明确,就是读准生字。然后,于老师还请一位小朋友来代替老师检查其他学生的生字朗读情况,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不仅识了生字,小朋友之间的交流还让他们学会了礼貌交流。将简单的生字教学与口语交际结合,语文的工具性和实用性得到了真正的实践。
2.精读古诗,读懂字词,水到渠成
在理解诗句环节中,于老师让学生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质疑,结果是“离离”不懂、“原上”不懂、“一岁一枯荣”不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懂,一首诗20个字“都不懂”。于老师引导学生在黑板上画“草原图”、“草在四季变化图”、“草根图”、“春风吹又生图”。这一极富创意的教学举措像磁石一样紧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借助形象真正理解了“离离”、“枯”、“荣”等难解词语的意思,学生领悟是那么深刻,而学得又是那么轻松、生动、有趣。
老师在抉择教学生什么之后,需要思考的是怎样将知识教给学生?简而言之,就是要选择一种学生容易接受又便于理解的方式,将知识教给学生,于老师给我们展示的这种方式是十分巧妙而又有效的。3.指导背诵,情境表演,妙趣横生在最后一个环节,于老师和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来背诵这首古诗。这一背诵环节的设置是十分巧妙有效的,情趣盎然、出乎意料。于老师巧妙设置背诵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故意出错、相继追问等方式,检验了学生对古诗大意的理解、内涵的感悟、诗句的识记,十分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这样的一堂课听下来,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魅力。于老在朴实无华的教学过程当中,利用简单高效的呈现方式,将知识深刻在学生脑海中。他真正地将语文教学的实用性和最优化教学高效结合,达到一种近乎完美的课堂效果。
二、教学设计的科学撰写
在听完于老师的示范课之后,冯老师带领老师们一同分析了案例当中的一些细节,并且就具体的文本《我应该感到自豪的》进行了教学目标的撰写,并且得出了在撰写教学目标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1.研读课标。课程标准详细规定了各个学段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需要达到的目标。因此,课程标准是我们制定教学目标的基准和依据。
2.研读教材。授课教师对于授课内容需要全方位的深入了解,需要细化到课文中的每一个字词、结构、文化背景等方面。并且结合文本后面提出的具体要求,进行教学内容的抉择取舍,进行科学合理的目标制定。
3.研读文体。这是好理解的,在面对不同的文体时,在教学方法上面要有不同方法的选择,绝对不能千篇一律,要对症下药,对篇选法。
4.把握语文学科特征
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学科,因此,课程标准提出了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有落实了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才是一个合乎语文学科特点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过程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和应对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面对众多可能性的发生,我们该如何面对?冯老师也结合具体情况和案例进行了分析以及在面对这些情况时该如何处理:
1.当“交流互动”提示任务时,有效引领
2.当“交流互动”杂乱无章时,指点迷津
3.当“交流互动”停滞不前时,引导抵达
4.当“交流互动”能力受阻时,搭建支架
5.当“交流互动”生成精彩时,有机放大
6.当“交流互动”有所偏差时,及时拨转
7.当“交流互动”渐入佳境时,评价提升
8.当“交流互动”成果零散时,提炼综合
作为一个已经在语文教学领域摸爬滚打两年的老师来说,能听到这样一堂课,确确实实受益良多,一天下来,将我这两年的所学所思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整理。使我的思路更加清晰,对于未来努力的方向也更加明朗。
最后,极端自律的你们真的让我觉得惶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