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棉花咯,收棉花……”收棉花的小贩走村串巷吆喝。
三姑种了一块不错的棉花地,收了结结实实的3大袋子棉花,听到吆喝声,立刻招呼小贩到家里查验货色。
“我这棉花成色好,你能出多少钱一斤?”
小贩有点故作声势地从袋子里揪出一团,凑到鼻子上闻一闻,又用手搓一搓,再用双手撕一撕,低声说:“成色不错,30一斤”。
三姑的目标是40一斤,就热情招待小贩,一面泡茶,一面回头对小贩说:“我们是地道的庄稼人,这棉花成色这么好才30,我还想着可以卖到40呢。”说完默默地查看小贩的反应。
小贩没有说话,起身再查验了其他两袋,一拍棉花袋子,吓得三姑一个趔趄。
“成交!”
“太好了,真是太好了,那你过称吧。”
“一共6480,这里是6500,你数数。”
三姑低头目不转睛地数着,数完又数一遍,就这样重复了3遍三姑才放心地收好。
“还要找钱。”
“哦,哦哦哦,你看我,呵呵。”三姑有点开心地犯糊涂。
没成想,找零头还费了半天功夫,一会三姑找小贩,一会小贩又找三姑,来来回回算是弄清楚了。
小贩拉着棉花挨着家户继续吆喝:“收棉花,收棉花咯……”
小贩走后,三姑又把钱掏出来,认认真真地数,摇头晃脑地数。
“6560?”
再数一遍,还是6560。
“不是6480么?怎么成了6560。”三姑一个人嘟嘟囔囔好一阵。
突然,她恍然大悟地拍了一下大腿,开心地哼起了小调。
“妈,叔叔多找了钱。”上五年级的孩子用笔算了一遍,确定地对妈妈说。
“我知道。”
“你应该给人退回去。”
“你懂个屁,80块可以买两袋面粉,够我们吃三个月呢。”
“那也不行。”孩子神情坚定,语气也不容分说。
三姑默默地坐在小凳上砸核桃。
“我去告诉叔叔,让他回来再算一算。”孩子不等三姑反应过来,拔腿跑了。
三姑正想开口大骂,又急忙刹住了。“唉,还还还,吃了烂肚子,还了睡觉踏实。”
她随后跟了出去。
“大妹子,你心肠太好了,要是换别人,早就不认帐了。我遇到好人了。”小贩已经骑着车折回到三姑家门口不远的巷子里了。见到三姑,激动的不知说什么好,一个劲说:“好人,好人啊……”
三姑被这一番话弄的颇有些尴尬,咧着嘴苦苦地笑了,她悄悄瞟了一眼儿子,随后爽朗地笑起来。
北方的10月已经很冷了,不过巷子里的阳光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