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在这里夫子很明确的告诉我们,他不是天生就什么事都知道,他只是崇尚学习,勤奋的学习而已。这是不是对我们的鼓励呢?我们只要好学,勤学,虽不至于夫子那般境地,但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不会太远。
但为何很多人喜欢推脱说自己不行呢?
人们说,莫扎特是天才,帕格尼尼是天才,殊不知,在那些琴键和琴弦上是浸透了这些“天才”多少痴痴的心血才能如此在台前优雅从容的展示,让我们膜拜和敬仰。
当然,人们也说贝多芬也是天才,爱因斯坦是天才,华罗庚是天才......
人们说着说着,自己就慢慢沦为平庸了,而且不愧疚,不懊悔。因为人们服从的是这样的逻辑:我们把成功的人,杰出的人说成了“天才” ,那么我们不能成为了不起的人似乎就理所当然,我们平庸就有了很冠冕的借口,很多人都用的这个理由在安慰自己,麻痹自己。
而事实上是,所谓“天才”的背后,都是千万次的刻意练习而成的成功。
曾经,娄亮对着十八岁的浪费了许多光阴的王阳明说了一句话,“圣人必可学而至”,就这样,点化了王阳明,积极而学,终成一代大师。
《季氏篇》里,孔夫子把学者分为几等,“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生而知之,非我所求。学而知之,我倒是在不断尝试。但很多知识我在知道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多么浅陋,这是越是知道的多就越知道自己知道的少吗? “困而学之”,因为在家庭教育上遇到问题而彷徨迷惑,所以才主动努力学习。不过即使时间有些迟,但是也安慰自己总比“困而不学”要好很多倍, 毕竟,昨天我糊涂,今天和明天的我不一直糊涂,终身成长才是我的追求。
如果夫子有灵,隔着时空看着芸芸众生里,有我这样一个笨笨的追随者,是苦笑还是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