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底,单位组织文艺晚会。部门几个同事排练了一台10人的小合唱。
领唱的是一个小姑娘,练过声乐,气息颇稳,最后的长调让她唱得是高远幽长。我等没受过专业训练的人真是羡慕不已:小X,你这一口气可真够长的。
小姑娘不好意思地答谢:哪里,实际上我也没这么长气息,只不过我换气的时候你们没有觉察到。
跟着指导老师练了几天,我这个声乐门外汉也摸到了一些唱歌的窍门,平日里听别人唱歌,似乎轻轻松松就唱得优美动听,轮到自己唱了,才能真切体会到,要把一首歌唱得好听,不光要嗓子好,气息节奏也是非常重要的。
青年作家李思圆认为,生活也需要节奏感。她在其著作《生活需要节奏感》中说,生活自有其节奏,无论什么事都不必太慌张。
乍一听这个话,颇不以为然:又来,什么不必太慌张,不着急行吗?你李思圆不也天天在写字?这日益繁忙的世界容得下悠然自得?
别急,她接着又有一句:光阴很短,莫要放缓。
那究竟该如何去做?一时不要慌张,一时莫要放缓。
其实李思圆想要表达的是,该努力时努力,该休息时休息。保持合适的节奏,一切自然到来。就像我前面讲到过的唱歌一样,该激昂时激昂,该放缓时放缓,如此,一首歌才会婉转动听。
放到人生里,就是在该学习时,我们就要抓紧时间,去学好本领,莫要在人家努力时你却在贪玩,落下队伍后,再去追赶,就不那么容易了。
在该好好工作时,就要在适度的压力下,去冲刺、去加速。该你努力时,就要舍得吃苦,舍得受累,舍得对自己狠一点。
为什么李思圆在这里强调节奏感呢?
人活在这世上,首先要遵守大自然的法则,顺应时代该有的变迁,然后才能在天地之间,打破自我局限,重塑自我格局。
想通这个道理不难,但“过不好这一生”也是真的。
许多人害怕,在有限的生命里无法成为想做的人,于是不停加班、熬夜,无视生物钟的规律,忽略身体的抗议,你心里想着,等我攀上高峰,再来好好欣赏风景,陪伴家人。殊不知,有太多人因此透支了生命,轰然倒下,就像唱歌时一直紧锣密鼓不住点,上气不接下气,何谈优美与完整呢。
也有的人,秉承“今朝有酒今朝醉”, 求学时不上心,工作时得过且过。爱情呢,也等着别人开口。最终一事无成,空留一首无调无词的歌。
如何把生活这首歌唱得圆满,除了参照别人的节奏外,更重要的,是要找到你自己独有的节奏。不要因为别人在这方面成功了,就火急火燎地学习,也不管别人的经验与你自己是不是融合。
找到自己的节奏后,沉下心来努力。不要因为一时没有成效,就变本加厉地逼迫自己,透支健康,也不要就此一蹶不振,就此放弃。
生活不是乱弹琴,你可以频繁跳槽,但要向着大目标靠拢。
在《生活需要节奏感》里,李思圆先举了个例子,她同班同学强子,两年内至少换了五份工作,但却越跳越糟。但在另一个例子里,她又举了个“强子”的例子,这个强子放弃了曾经的高薪工作,跨行去做广告策划。在这个例子里,最后作者却鼓励他:“年轻时多去尝试”。
为什么李思圆会有前后不一的态度呢。我想这也是基于她的“每个人要找到自己的独有的节奏”的思想。前一个“强子”属于没有找到自己的节奏的,是较为随心所欲缺少规划的。后一个“强子”是有着自己的目标的,为着弹好自己的节奏,在不断地调整靠拢。
总之,李思圆在她的《生活需要节奏感》里,想要传达的是:我们每一个人,要拿准目标,不疾不徐地生活。面上的气定神闲,是来自于你在合适的时间做了合适的事。
尽管李思圆的这一锅鸡汤不知不觉加了重复的佐料,也是她一片诚心,絮絮叨叨而不自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