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古人的诗词,时逢风俗节日,读来总是让人意犹未尽。现代诗文,恐再难有此意境了。
又是一年清明时。
又是一年触动思念的日子。
我陪爸爸妈妈回老家。
上坟。
记忆里姥姥偏僻的小村庄又一次印入眼帘,记忆里的小山丘再次载承着我日渐长大的脚步。也只有在清明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才会在姥姥的坟前,让儿时的记忆一鼓脑儿地涌上来,包含了太多岁月流逝的感慨。
姥姥和姥爷的坟紧挨着,姥爷走的早,但姥爷走时也已八十二岁,但论年龄来看,在农村人眼里,年过八十,姥爷也算的上是喜丧。
现在,让我常常思念的一幕便是姥爷拿着下地的工具,站在那里,大声地喊我,别乱跑,小心点。
小时候,因为跟着爸妈在城市里生活,儿时回一趟老家算得上是很开心的事儿了,尤其是能到庄稼地里去玩上一遭,更是最开心向往的。所以,一直到今天,路过比较荒凉的小块儿的庄嫁地,总是会想起姥爷的身影,以及那一声关切地呼喊。
姥爷走后,家里没人了。姥姥也离开了村里的老屋,跟着我们搬到了城里住,我们跟姥姥共同生活了二十年,姥姥健康的成了百岁老人。
自然地,每逢这个时节,姥姥的一幕幕会清清楚楚地出现在脑海里,我从一个学生娃变成了学生娃的妈,姥姥伴着我们一同走过二十年。在一起的欢声笑语自不必说,最难忘的是姥姥站在阳台上的身影。
随着姥姥年龄的增长,她慢慢的不再能下楼了,我也长大结婚生子搬了出去,每次回妈妈家,姥姥都会拉着我的手,亲的舍不得放下,每次离开,姥姥都会站在阳台的窗户上,看着我走,直到我拐弯看不见了,估计姥姥还是会站上好大一会儿,才舍得回屋里去。
清明时节,对姥姥姥爷的思念里,更多的是儿时的欢乐记忆,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而每逢清明时节,让我备感思念的是我的奶奶。
我小的时候是在奶奶家长大的,一直到6岁,才跟着爸爸妈妈,所以,我非常亲我的奶奶。可是,以前上学的时候,放了寒暑假,回奶奶家,却总是住不了太长的时间就要走。每次奶奶都会拉着我的手问我,多住几日吧。可我总是玩心太重不愿意,嫌农村的各方面都不方便。每次小住一段日子就要离开,奶奶每次总会站在大马路上,看着我上车,一直站在那里,直到看不见我的身影。
最后一次,暑假过完要回学校了。那天,风很大,吹着奶奶的白发有点乱了,她还是像往常那样,一直站在那里,向我摆手,不停地嘱咐我,一直到看不见汽车的影子。
回到学校2个月后,有一天,爸爸来电话,说奶奶走了,突发脑溢血,从坑上歪了下来,走的时候没受罪。我一听,当时就蹲在路边,眼泪止不住地哗哗地流下来。
因为没有侍候过奶奶,现如今,随着年岁的渐长,就会越来越悔恨自己上学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在奶奶家多住几日陪陪她,这是我直到现在都埋怨自己的一件事。
如果有来生,我一定要陪奶奶,在她孤单的小屋里多住几日,晚上跟奶奶躺在坑上,陪她说说话谈谈心。
可是奶奶又在哪里呢?
14年,一年又一年地过去了。
所以,每到清明节,我总是会特别特别想念奶奶,每年都会站在奶奶空荡荡的屋子里,翻翻以前的东西,偶而还会找到小时候的小玩意儿,每每此时,眼泪就会止不住,哗哗的无声地流。
可是,人啊,年轻的时候总是不会去考虑长辈疼爱自己的心,直到突然失去,才会恍惚惊醒,却徒留了一地懊恼感慨。
每年的清明节,我大概都是这样一种情绪。有美好记忆地想念,有难过流泪地思念。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
人心自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