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儿

                童年的年味儿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的童年时段在七十年代末。

记忆中最忘不了的年味儿就是吃。和吃相关最有仪式感的记忆就是每年腊月二十七,父亲便会把单位食堂的大师傅请到家里来。

这位大师傅姓向,长得白白胖胖,慈眉善目,童年的我总是把他想象成“大象”叔叔,他做的点心,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很多人平时根本看不到。

象叔一到我家,先观察厨房的地形,然后父亲按照他的需求,把我们家大门卸掉一扇,清洗干净,在厨房里搭上一个长长的案板,象叔便系上洗的发白的围裙,在厨房里忙乎开来,粘花生糖、炸糯米条、油炸小果子……,总能忙乎上两天,那两天是我最开心的日子,不仅口福被满足,而且邻居家的孩子,总是围着我打转转。

那时奶奶在世,家里办年货这样的大事,总要把我们这些帮不上忙,瞎捣乱的孩子赶开,免得小孩子口无遮拦说出不吉利的话,惹怒了灶王爷,象叔做点心时,我是无法现场观摩的。

他做的粘花生糖,糯米条,对于童年的我来说堪称世界上最好吃的美味,虽然现在市场上还能买到,只是味道再也不是我儿时记忆中那个味道了。只是油炸小果子再也没看到,只能在记忆里回味。


图片发自简书App

做好的点心,有满满的几箩筐,母亲按照父亲的要求,用草纸包好,东家一份,西家一包,大部分送出去了,家里所剩无几。

我称王称霸,有吃有喝甜蜜的日子,很快在年的开始就结束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寻找年味儿

今年我们一家三口在十堰过年。

十堰还有另一个名字叫车城。

六十年代末,我们国家的第二汽车制造厂(现改名东风汽车)建造于此,为了支援二汽建设,从上海、东北、河南……,等地输送一大批优秀人才和转业军人在十堰落户。

因此,十堰也属于一个移民城市,非常具有包容性,在十堰过年,几乎是各种形式的年味兼而有之,东北人有自己的特色,上海人有上海人的年味,河南人有自己的风俗,十堰本地人的习俗也融入不到移民大军中去。

如今,鞭炮不让放了,大家生活水平提高,吃吃喝喝亦是平常小事,年味越来越淡了!

下午,为了寻找年味拍视频,我一个人到市内最大的广场、公园、商场转了一圈,不爱凑热闹的我,第一次扎堆去人多的地方。广场上永远是最热闹的地方,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引得一群群的人围观,算是年味最浓郁的地方。当我看到惟妙惟肖的表演时,脑海

里一下子就浮现出东风公司没有改制之前的大年初一。

那时候,每年初一,二汽几十个分厂,使出浑身解数各自组建秧歌队、踩高跷、划旱船、打腰鼓、舞龙、耍狮子……,先在各自分厂区,家属区表演,然后用高大上的军用5吨卡车拉上表演队,从四面八方汇集到总公司汇报表演。

虽然是业余队,但是,那时厂里有钱、有人才,表演起来相当有水准,那场面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马路两边站满了早早等待观看表演的人群,大人、孩子,都莫名地被热闹的氛围感染着,开心着!年味十足。

改制后,企业为了生存,追求利润指标,其它和利润无关的活动全部取消。老一辈二汽人保留下的习俗,也没有了!

如今,节假日,基本变成休闲日,大家最多的选择还是陪着家人开车去山里呼吸新鲜空气或者外出旅游,有的呢带孩子去公园游玩,或者陪外地回来的朋友,在街边的咖啡馆喝杯咖啡,叙叙旧。

今年,我亲自下厨做了有史以来最走心,最有仪式感的年夜饭。

我想让年味儿在我家更浓一些。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每逢过年,不管人在何处,思绪总会飞到故乡——太行山脚下一个很小的村庄。那儿是我的根,是我成长的地方,有奶奶,有亲人...
    步步履不停阅读 230评论 1 0
  • 新年已到跟前儿,可年味依旧很淡。 真怀念小时候的年!小时候,过年就是一种期盼。小孩子们掰着手指头盼望着过年,盼着吃...
    Lu00蕙质兰心阅读 1,145评论 2 7
  • 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物质丰厚了,年味儿却越来越淡了。一家人烧一大桌丰盛的饭菜,团团围坐在一起看着电视迎春联欢晚会...
    陈红云桃花依依阅读 577评论 5 5
  • 故乡的年味儿(原创散文) 文/黄真 每到年末岁首,心情是游弋的,思绪是纷乱的,特别对在异乡工作的我来说,更是"每逢...
    独舞的蓝精灵阅读 617评论 4 0
  • 新宿舍一切还好。 书桌的一层放随时要用的书,二层放词典和纸巾,三层放洗漱用品和化妆品,如果你坐在我的座位上,看向左...
    正在改变的tia阅读 18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