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生日快乐!”�
“吹蜡烛吧!”
收到指令,儿子“噗”的一声,连气带唾沫星的吹灭,或者是浇灭,面前的两支蜡烛时,他高兴的抬起头,脸上是灿烂的笑容。
两年,连怀孕一起算上的近一千个日日夜夜,就在一个个连爬带滚,脚打后脑勺的时刻中飞快的溜走了。
想来自己也曾经是个矫情的“伪文艺”,喜欢逃避困难,喜欢披着马甲在各种论坛里为别人的喜怒哀乐指手画脚,做着各种不切实际的梦,虚度了大把的光阴。
当怀孕的消息和考上研究生的通知几乎同时传来时,我很坦然的享受着双喜临门的快乐,完全没有预想到今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然后,在吐得神志不清的时候参加了复试,挺着大肚子开始了研究生的学业。然而,现在想来这些与孩子出生后的忙乱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在两年前的秋天,我躺在医院的隔离观察室,护士抱来了一个皱皱巴巴,正在愤怒的哭喊的孩子。不用多说,我就知道他是我的孩子。因为,他的眉眼跟我是那么的神似。我忍着刀口的疼痛伸手摸了他一下,心里突然涌起莫名的勇气,这是我的孩子,我要用尽全力保护他。这也许就是传说中的母性吧。
然而,想象是一回事,现实永远始料未及。
适应新生儿的作息就是第一项挑战。看着他半夜在床上咿咿呀呀,蹬腿抡胳膊,换尿布洗屁股,累到眼冒金星,他却冷不丁的给你一个萌萌的微笑,于是我也只能笑着叹口气,接着投入到暗无天日的斗争中。
好容易挨到出月子,便放肆的在电脑和手机上浏览各种育儿知识,却又无端的被一些负能量影响,陷入焦虑和抑郁中,没有孩子影响的时候也会整夜难眠。当我开始刻意屏蔽网络上和生活中的各种消极因素,努力调整好心态时,产假到期了。
于是,我就开始了风风火火生活,整天忙着平衡孩子与学业和事业的关系。因为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了,我要求自己至少必须坚持母乳喂养。当我每次偷偷摸摸的在学校和办公楼的各个角落里挤奶的时候,委屈和伟大这两种感觉就开始打架,我以为自己已经很努力了。
因为无法面面俱到,我理所当然的找理由翘课,千方百计的找机会请假,因为所有人都知道我家有个嗷嗷待哺的婴儿。直到一次期末,我拿着制作粗糙的课件给一个老师交作业时,她很认真的告诉我:你的情况我都知道,如果一个人什么都想做,但又什么都做不好,还不如不做!我瞬间就像被电击一样,我第一次停止了诉说和抱怨,因为我知道她说的是正确的。
孩子和录取通知同时到达,这两样都是我一直想得到的,我不可能放弃其中的任何一个,但如今这样凡事将就凑合的状态,怎么对得起自己之前的努力呢?有些道理我们很早就明白,“玩要玩的痛快,学要学得踏实”,可是做起来真的不容易,更何况带孩子并不是“玩”那么简单。
孩子一岁半的时候,我停止了母乳。因为要准备毕业论文,我把他送到了外地的奶奶家,那我第一次与他两地分隔。当我听到电话那头孩子哭喊着要妈妈的声音时,我恨不得自己立刻到达电话的那头把他抱在怀里。但我也明白,这样的分离会是今后生活的常态,于是我擦干眼泪告诉自己:要让每一次分离更有价值,让每一次陪伴更有乐趣。
我开始拿起笔重拾自己的爱好,拿起书本认真的阅读,在沉静中规划自己的生活。当然,也会有思念孩子时的心烦意乱,这时我就去练习一些已经生疏的小手工,或是翻阅一些儿童菜谱,学习自己不会的菜肴,等宝宝回来大显身手。
随着孩子的日渐长大,我发现生活开始变得游刃有余。因为可以专注自己喜欢的事,每天都很有精神。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也不会焦躁和抱怨。陪着他一起欢笑,一起把家翻得乱七八糟,一起恶作剧,等他睡了,一边收拾残局一遍计划明天的事。因为知道时间紧迫,所以心里会潜意识的规划好每一天。而这些,是曾经的我想做却做不到的。
看着孩子灿烂的笑容,我告诉自己也要像他一样快乐,并且要努力让这样的快乐成为生活的主导。世上原本没就没有毫不费力的生活,想要获得更多,就应不吝付出。
如果说在成为母亲后,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会肯定的回答:与孩子的朝夕相伴中,我们共同成长了;为了让他成为一个快乐的小孩,我成为了更坚强成熟的自己。正如梵高说过的:创造美好的代价是努力、失望以及毅力,首先是疼痛,然后才是欢乐。
孩子的成长是一条单行线,我会珍惜与他朝夕相伴的时刻!我希望自己能够坚持这样的心态,陪他从幼年走向童年,直到成年,即使以后分离,他也会留给我一个坚定的背影。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