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地,回家过了农历丁酉年春节;又匆匆地,返回了工作的地方。像候鸟迁移,又像匆匆过客。一切回归正常后,心也渐渐平静下来。回家过年的思绪,难免又在心中弥漫开来……
回家过年1:2017年1月24日,农历腊月27。
下午4时,处理完一切工作,也向办公室同事交待了相关事宜,我便关闭电脑,下班回家,作些回乡的准备。我和妻子到附加的杏花楼店,去买了些杏花楼的糕点,送给家里的老人们。
我的祖父祖母已过世多年,妻子的爹爹婆婆虽然已80多岁了,但身体还很硬朗。他们二老2005年从乡下搬到岳父的房子里居住。我们回去后,加上姨妹一家,也就和他们在一起生活。以前回去会带些上海特产云片糕,婆婆说这个云片糕不好吃,所以我们也就不买云片糕了,就到杏花楼店去挑些另外的糕点。
上次国庆回乡带给父母的重阳糕,父亲说很好吃。我心里就记住了。这次春节回去,也不能忘了再带些糕点回去。母亲则不喜欢吃这些诸如此类的零食。母亲有一句名言:一日三餐把饭吃饱了,什么都不想。所以母亲平时里不吃零食,包括我们买回去的糕点。她会把这些糕点全部交给父亲,让父亲保管着,由父亲支配。
上海老酒是一种黄酒,在我们家乡是没有的。它口感好,但后劲足;喝的时候感觉不到什么烈性,但喝多了,后期也不好受。我买了二箱分别给爹爹和父亲,让他们在平日里少喝一点,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对他们老年人的身体还是有益处的。
我们还去超市买了些送给兄弟姐妹的礼物。这是我的一个习惯,过年回去总得给兄弟姐妹送点礼物,既是人之常情,也是尽尽心意。我这边有二兄一姐,妻这边只有一个妹妹。对于我们夫妻二人的兄弟姐妹,我们都一样对待,一碗水端平。
这个习惯应该也是缘于母亲,母亲在对待我们四个子女上,都是一碗水端平,不偏重哪个。我也要继承母亲的这个传统,“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在对待兄弟姐妹上,要一样对待。都是一母所生的同胞,又为何要有所区分呢?
在我家这边,我是最小的一个,对待兄长和姐姐,我要有弟弟的样子;在妻家这边,我和妻子是大的,对待唯一的妹妹,也要有哥哥的样子。对于两边的兄弟姐妹,要做到“兄弟敦如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座右铭》)。
把买回来的物品装上,再加上二个行李箱,小车的后备箱已装得严严实实了。小车提早开到4S店已经作了跑长途的检测和保养,又给车子加足了油,一切准备妥当,只等明天出发了。
我看到微信订阅号“无锡百草园书店”配发了矣微尘的散文《回家,过年》,其中说道:“带着几分期待,几分思念,几分浓浓的眷恋,几分淡淡的笑意。那无言的思绪,那渴望的眼神,那匆匆的步履,那凝结的泪花,在这回家的车站,汇集成人间最温暖的画卷。”
这虽是作者描绘的回家过年时车站的情形,但这也宛如我的心境。我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这篇散文,并在我的微信和QQ上,留下了我的说说:“身居千里,心,却在这一刻飘回了家。让我们,回家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