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那一天,家里吃排骨。
“爸爸,为什么排骨的骨头外面包着肉啊?而螃蟹的钳子是骨头里面包着肉呢?”
“额……,不一样啦,螃蟹硬的壳不是骨头,它用坚硬的壳保护里面的肉,而猪身上的排骨主要是保护身体里的器官,只不过骨头外面还有一层肉和皮。”
“爸爸,为什么猪身上的排骨都是这么短的啊,是因为猪很小么?”
“猪身上的排骨很长的,像你的小胳膊那么长,只是卖肉的人把它剁成小块儿了。”
“爸爸,我们人身上有没有排骨啊?”
“有的”
“爸爸,猪的排骨多?还是人的排骨多啊?”
“你到底还吃不吃排骨啊,问个没完没了的……”
“爸爸,吃完的骨头我们洗干净留起来,好不好?”
“干嘛?”
“看看能不能拼出一头猪。”
“…… ”
骨头对于小孩子来说是神秘的,平时除了吃的排骨、鸡鸭以外,很少看到动物的骨头,孩子对骨头也是完全没有概念的。记得有一次,带孩子去一个中医朋友家里做客。朋友的客厅放着一具缩小的人体骨骼模型,孩子对着模型很好奇,既想上去摸摸,又表现的非常害怕。从朋友家里回来,我就一直在想,应该如何给孩子讲解骨骼方面的知识,让她能够自然的接受,一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办法。直到我遇到了这本《骨头之书》,这本书就是打开由骨骼到生命奥秘的大门的钥匙。用最简单的文字和数字,领小朋友们进入了骨头的世界。
这本书的作者有两位,文字作者是:[美] 加布里尔•巴尔干(Gabrielle Balkan )。 加布里尔•巴尔干,编辑,生活在纽约布鲁克林。著有广受好评的地图集《50个州》及续作《50座城》。 他还曾担任图书买手、特约编辑以及联络负责人。其作品主要经柯林斯图书公司、学士出版社以及惠特尼艺术馆出版发行。
绘图作者是:[英] 山姆•布鲁斯特(Sam Brewster )。山姆•布鲁斯特,知名独立插画家,摄影师,导演,长居英国伦敦。其插画客户遍布全球,包括《纽约时报》《卫报》《创意评论》等。本书是他首次参与插图绘制的童书。
一、这本书构思巧妙,引人入胜,孩子一旦翻开,就会看到最后一页。
书里介绍了很多动物的骨骼、骨架。介绍每种动物时,都会先画出动物的骨骼图,黑色的背景,白色的骨骼,鲜明而醒目。可是你却不知道是哪种动物,即使是大人,也很难准确说出动物的名字。但是在骨骼图的旁边有着猜图线索,可以让你和孩子一起思考是什么动物。当有了自己的答案之后,翻过一页,就会看到答案揭晓。而答案并不是单单一只动物,而是动物生活的场景,或在广袤的非洲草原,或在无垠的深海,或在无际的沙漠,或在广袤的蓝天,一幅幅场景的切换,让小孩子看的目不暇接。
本书最大的亮点,是最后人体骨骼。相比以往对人体骨骼的介绍,本书的内容更有开发孩子想象力的意义。本书的作者加布里尔•巴尔干并没有枯燥的介绍骨头的数量和骨头的名称,而是用对比的方法,把前面介绍过的动物和人类联系起来,比如,“人类跟长颈鹿一样,有7块颈椎,跟蝙蝠一样,有2只手”。这种对比,我们之前没有注意过,甚至没有想过,但是,我可以告诉我的孩子:“你的脖子和长颈鹿的一样,都有7块颈椎”,这样,就让只在图片里见过长颈鹿的孩子,对长颈鹿又多了一分亲近感,把孩子和这种动物的距离拉近了。
“爸爸,那长颈鹿是不是也能像人一样,把头转来转去的?”
“额……应该是可以的吧。”
“爸爸,那电视里变形金刚的头也可以转来转去,是不是他也有7块颈椎?”
“……”
二、图片精美、比例合理,3D骨骼,可以摸到的骨头。
本书是全彩页的印刷,看了这本书之后,我便喜欢上了绘图作者,山姆•布鲁斯特。他画的图严谨中不失活泼。图画优美而生动,每个动物的彩图,都不单单是一只动物,都是动物的栖息场景。鲸鱼在蓝色深海中,还有鲨鱼和其他小鱼在他周围,太阳角蜥在金黄的沙漠里,正在捕食它最爱吃的蚂蚁。非洲的草原,北欧的森林,亚马逊的密林,这些都能在作者的图画中看到。
动物之间的大小比例,作者也掌握的很好,让孩子通过画面,对动物有了准确的认识。当孩子看到小臭鼩(qu)——世界上做小的哺乳动物——在花瓣旁边寻找食物时,孩子们就会发现,原来小臭鼩真的这么小啊,只比小瓢虫大了一点点啊。
这本书最优特的地方就是3D骨骼的设计,每一张动物的彩图里,动物身上的骨骼在纸面上做成透明的突起状,和前一页单独骨头的图案一模一样,这样小朋友就可以对照看每一块骨头是藏在动物身上哪一个部位了。给大人省了好多事,再也不用逐一解释这是哪个部位的骨头了,小朋友会主动自己去找,去用手抚摸,骨骼就这样变得立体化了。
三、文字虽然不多,但却简练而有吸引力
文字作者加布里尔•巴尔干,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前面一直都用第一人称,如:我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我头上的角是独一无二的,就像女王的皇冠;我一天要吃好多好多的昆虫等等。到最后人体骨骼的时候,用了第二人称,如:你跟长颈鹿一样都有7块颈椎。整个书看下来,就像是动物在和小朋友们聊天一样,亲切不生硬。
作者还选用了孩子们认识的东西来做对比。如我的颅骨比一辆小卡车还要大;我的身长相当于39个麦片盒连城一排的长度;我的体重比4辆出租车还重。
作者还把每种骨骼做了线索提示,让小朋友根据提示来猜。这些线索提示被小朋友牢牢记住,成为他们考其他小朋友的考题。
通过这些文字的带入,孩子们不再对骨骼感到陌生和恐惧,孩子们认识到,骨骼作为动物以及人类身体的一部分,有着它的作用。一个动物,从骨骼开始认识,再看到整个全貌,再到用手去触摸骨骼,一种种动物变的立体起来。
给孩子讲书的乐趣并不限于书本身的内容,更有意思的是,你可以通过书本上孩子感兴趣的知识点,来扩展更多的知识和常识,让孩子通过一本书,提出更多的问题并学到更多的知识,这样的书才会久看不厌,常看常新。而《骨头之书》应该就是这种书的代表了。
“爸爸,我头上也有了一个小包,是不是也要像驼鹿一样,要开始长出角了?”
“……不是的,别乱说,那是蚊子叮的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