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摄影/北寿寺
重读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先生;美学家王国维先生及佛教禅宗的“人生三境界”受益匪浅,分享觉悟!觉解人生!
一、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提出,哲学的任务包括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人做各种事的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了人的人生境界。从低到高,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每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自然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他所做的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已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功利境界。
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道德境界。
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天地境界。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自然境界最低,往上是功利境界,再往上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它们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然境界,几乎不需要觉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较多的觉解;天地境界则需要最多的觉解。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任务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特别是达到天地境界。天地境界又可以叫做哲学境界!
生活于道德境界的人是贤人,生活于天地境界的人是圣人。
二、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
出自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第一境界是“立”、第二境界是“守”、第三境界是“得”。
第一境界
“昨咋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三、佛教禅宗的“人生三境界”。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人的自然属性。针对孩子说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什么事对他们来说都是新鲜的、陌生的,只有通过家人和老师的教育,他们才会认识事物,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是针对中年人说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增多,人们的思想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孩提时代相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再轻易相信眼前的一切,而是用心用脑去认识这个世界,此时,人们看到的山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山,水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水了,。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是针对老年人说的。步入老年退休后许多人都能认真反省自己的大半生,忙忙碌碌最后得到了什么?有些人实现了理想却牺牲了健康;有些人积累了财富,却失去了诚信,善于反省的人才会最终达到人生的第三重境界。人生如梦,草木一秋。认识到名利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总是要回归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