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在思考,其实都是在对自身的行为和欲望进行合理化,这正是人类被称作“自我解释的动物”的原因。 ——选自《认知觉醒》第11页
在没有读到这句话之前,很多时候,我一直以为是自己在思考,并且感受到自己什么也思考不出来,后来才真正意思到,人的大脑都是极其懒惰的,不到危难时刻理智脑是无法出来工作的。一直都是被情绪脑和本能脑控制者,所以才会出现一想干点工作、学习,心情不自觉的就会变坏,然后每天的心路历程就在纠结——拖延——反思中不停的变化,很多时候事情还没有干,但是神经已经累到不行了,将所有的精气神都浪费到了和本能脑和情绪脑抗衡的上面了。
正如前文所言,那时的我虽然对本职工作很投入,但业余时间几乎被不需要动脑筋的事情占据。警醒之后,一种从未有过的焦虑便油然而生~~(省略两段话)我看到了一些希望,于是跟着报了很多课,买了很多书,希望能立即改变自己~~(省略)再抬头看,与一些同龄人的差距早已遥不可及,甚至一些比自己还年轻的人也已成就满满,而自己还得从零开始。这种情况让我变得焦虑,情绪一度低落。——《认知觉醒》第13~14页
周先生的这段话也是我大学毕业后的写照,17年大学毕业后就从事了设计工作,每天就在这一亩三分地忙的是焦头烂额,为了别人家的房子那是费劲心力。在最初的两年时光里,因为长期加班所以空闲时间相当的少,用仅剩的一点点时间也要拼命的用来看剧,还有和朋友抱怨工作抱怨同事、老板,然后不停的思考,思考以后的人生之路。18年年底开始有考证的想法,也许是神经系统已经到极限了吧,慢慢的不知觉的走进了图书馆里开始看书,那时我还没有双休,每个月只过大小周,图书馆依然是我每个周末都必须去的地方,虽然在馆内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看杂志、发呆,甚至是看剧中度过,但是这依旧对我今后有了很大的影响,使我开始了读书、爱书的旅程。
接下来我就到了周先生后面写的‘拼命的想学各种东西,想找到一本书一个方法,甚至是一种路径能使自己一下子变好’,在这个阶段我并没有不停的看书,反而是去喜马拉雅上听‘好书推荐’,去知乎搜索各类书评,想快速挑选出好书,想尽快的把自己的多种短板全部补上。每天早上起床,晚上睡觉我都是在听书中度过的,天天听的都是自律,思维,为人处世等等的书籍,包括现在亦是如此。这些事有作用么?自然是有的,但是他们只能使我内心缓慢成长,既不能拔苗助长,也不可能有任何外在的成就。当看到比我小几岁的同事学历比我高,工资和我差不多,能力不差,为人处世比我成熟时,我的内心也是一度的灰心伤气。
毕业到如今五年了,后面的这三年,我一直都是在和其他人的比较中生活着,彷徨着,也无奈着。现在我已开始学着慢慢放宽心,人的这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人生看的从来不是一时的得失,就比方说长跑中开始跑的快的那个,基本上或者说有很大的可能不是最后的赢家。人生中一开始我缺的是耐心,而这也是我今后需要学习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