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问题,我上网浏览了几十篇文章,总结了一下,发现人们普遍认同的有如下几个问题:
基础教育的管理体制不合理;基础教育评价体制有问题;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匀、浪费现象严重;教学形式僵硬固化,学校教育中过分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的社会性、价值观、创造性。
对于以上问题本人也是赞同的。同时,做为一名基层一线教师,我想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是教育的功利化现象日益严重。一直以来基础教育都围绕着中高考,重点考察知识的掌握和应对中高考方面的训练,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依然一考定终身。尽管目前来说,这是相对公平的一种选拔,但也因考试内容造成的“重知识,轻实践”,“重记忆,轻思维”,“重继承,轻创新”的不足,对考试分数的高度重视和过度的竞争心理,使整个教育思想和环境变得急功近利。教育把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置于首位,更多关注的是个体如何获得知识、技能,以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需要,湮没了教育内在的育人的功能,放弃或者说遗忘了人文教育以谋求个体心灵的“畅适自足”的内在目的。
二是地方(或学校)教育领导者目光短视,缺乏大教育观,只重智育而忽视德育。许多学校由于升学压力的客观存在,中高考仍是当前,乃至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学校工作的重点,学校所有工作都围绕其开展。因而德育工作倾向淡化。许多学校的德育往往缺乏系列、深入、有效开展。学生有限的时间还是被压缩在课堂上。虽然外面一直提倡品学兼优,但其实还是成绩压倒一切,这样的教育培养了许多思想不健全的学生,并在未来产生负面影响。
三是学科发展依然不平衡,素质教育并未真正落到实处!。 许多学校不按国家课时标准排课,非统考学科课程往往会被任意挤压。很多学校是两套课表,一套是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编排的课表,所有课程都有,是迎接上级检查时临时使用的;一套是学校日常实际运行的课表,只编排考试科目。一些学校为了标榜自己是素质教育,开展所谓的社团活动。其实学校只要把该开的音体美等课程开足开全就好,比一周才一节的社团活动强多了,学生也不必纠结于该参加哪个社团活动才好!
四是我们的教育缺少人文关怀与人文精神。
基础教育把学生视为接受教育的机器,把教师视为传授知识的工具,忽视了人的主体性与独特性。基础教育以统一的课程、统一的要求、统一的组织形式、统一的教学程度来制造出统一的教育成品,人的独特性被局限在十分有限的范围内,个体性从根本上受到忽视。强调知识,却没有引导知识以应有的人文关怀;强调师生民主平等,事实却是束缚师生的自由;强调人的主体性的发挥,却大量地占住了人的思想与活动空间,使主体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扬。这样的教育造成了一方面是教师心理健康差,心理压力大,职业倦怠周期越发缩短;一方面是学生厌学现象日益严重。
五是忽略我们民族自身的传统文化教育。纵观中小学,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很怪的现象:我们的中小学生花费在外语上的精力比语文的要多得多;对外国很多神话故事、外国很多人都很了解,而提到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他们什么也不知道。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正在被冷冻被遗弃甚至被毁灭,现在的孩子们已经离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越来越远。对中国优秀文化的情感渐行渐远,日益淡泊,乃至消失殆尽。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悲哀,是一段历史一种文明的不幸!看看当今举国“崇洋媚外”的现象,其实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因为我国近几十年来一直重视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繁荣。
以上就是本人的一些粗浅看法,希望与各位朋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