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本应为阖家团圆之日,举国欢腾之时,然,如今之年,年味淡矣,无往日之气氛。年方逝,见多景,颇负感。特作此篇,聊表寸心。
一天,六年级的孩子回来给我说,他最喜欢的课文是《北京的春节》,我笑着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我觉得那是的春节很有意思,我觉得现在的生活都被电子产品取代了,真无聊,过年就是无休止,无限制的玩乐,一点乐趣都没有。”我摸摸他的头,笑道:“你有思想了,不错哦。”他自己笑着,屁颠屁颠地跑去写作业了。孩子无意的一番话,却引起了我的思考。
细加思考,我们的传统文化,似乎越发的丢失了。原来,家里面穷,一年最盼望的就是新年了, 腊月初,就开始过年的倒计时,“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最冷的时候,但每天仍起得早早的,就是为了看到老外公将日历撕下一页,迎来新的一天。年的脚步,就在这一张张被撕下来的日历中越来越近。过年不仅有新衣服穿,还有好吃的,好玩的,更有压岁钱领,。盼啊盼啊,盼到了除夕前两天,家家户户都要赶年集,热闹非凡,人头攒动,写对联的,买炮仗的,卖年夜饭食材的···记得最清楚的,也便是那写对联了,一般都是一个人,一张桌子,上面摆着写好的春联,及研好的墨,毛笔和各个尺寸的红纸,为的是给买的人现写。“新年到,新年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少不了的便是炮仗,还记得那是一种叫“电光炮”的玩意儿,十几元一串,100响,在当时,那可不是个小数目。但父母就算省吃俭用,也希望在这时看见孩子脸上洋溢出的美好的笑容。那时的我们哪懂得这么多,只管玩的不亦乐乎。母亲还要蒸一种叫做“红糕”的食物,将糯米与平时吃的大米1:1磨成粉,再加入黄豆磨成的豆浆与红糖调成的红糖水做成一盆一盆的混合物,然后用摘玉米时就提前预备好的玉米皮,裹上放入大锅中蒸。接下来做的就是等待,揭盖的那一刻,散发出无限的香气,这红糕年年都蒸,年年都吃,竟也不腻。到了除夕那天,我们比往常起的都早,老家的规矩与其他地方不太一样,别人家家都吃年夜饭,只有我们那儿中午吃,一早上都激动不已。待得母亲与老外婆,将菜端出,一家人开开心心围坐桌旁,大人们谈笑风生,我和姐姐却边吃边玩,到也没人呵斥。下午,我们只得放着炮仗,无忧无虑地玩乐。到了晚上,一家人端着饭碗,坐在堂屋里,守在电视机前,等着8点一到,春晚的开场一家人其乐融融,好不快活。家家都在守岁,十二点时,家家鞭炮齐鸣,响声震天,好不气派!初一早上,天微亮,老外公撕完日历,便叫醒弟弟,让他打开大门,边打开边念念有词道:“财门大打开,元宝滚进来,滚进不滚出,滚得满堂屋”。这活计还不能让我这个大哥来干,只能让家中最年幼的弟弟做,我每次只能在一旁痴痴的看着。初一要穿新衣,终于将打满补丁的衣服脱下,换上崭新崭新的衣服时,别提有多高兴了。但是今天不能走亲访友,必须待在家里,这是我们几个小孩最喜欢的时候,要发压岁钱了,对着长辈们叩头,一圈下来,手上就有了一叠花花绿绿的毛票,大的会被父母收走,但两角五角的到可以留着买糖吃。初一过后,就得去走亲戚了,走着泥泞的土路,虽然要走很久,但吃到了美味的饭菜,心中也是十分满足。
反观现在,我们的年味年俗,渐行渐远,直至今日,淡然无痕。我们的娱乐项目,何时只剩下了棋牌娱乐与电子产品,我们的年味,到底去了何处?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多文化底蕴,然而,一个小小的电子产品,就可以改变五千年智慧的结晶。难道人类就必须被手机,电视,电脑束缚住吗?我不禁想起过年的时候发生的一桩小事,那是在亲戚家吃饭,我一个小侄儿子,年龄不到二年级,过年的时候,就拿着炮仗四处燃放,可是在大部分人都在玩手机时,他显得那样的格格不入,甚至惹来一阵嘲讽与讥笑。我沉思,难道如今的“年”已经畸形到这般模样了吗?是我自己观念老旧,还是时代发展太快,以至于完全摒弃了我们的传统文化,丝毫不留。我不知道电子产品有何神通广大,它只是人类生活娱乐的一部分,而非全部,我们并不能被其踩在脚下,反而应该当起它们的主人。我们大力推动科技发展的同时,是否也应向后看看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我不知怎地,春节已经没有了曾经的意义,现在的年更像走个过场,特别是在外奔波的人,春节时,又能在家待得几天呢。生活是需要仪式感的,过年也不例外。过年已不在让人盼望,与平常并无两样,只不过是玩乐而已,有甚意义,无团圆之感,又能为何。今年他们大年三十约我打牌,我婉拒了,然而其他所有人都去了,他们怎可全然不顾祖先之法,我做不到。家里显得冷清,只有我与父母孩子四人,春晚仍然放着,可是就像为他们出去打牌而放的送行曲。孩子大骂:“这样的年,不过也罢,大年三十啊,家家户户团圆的日子,他们去打什么牌啊,他们初二初三再打不行啊······”
余不才,无力更此貌,愿此文,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