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数千年来得以一脉相承,实跟汉字书写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
今以当天干支取像成字,通过中文造字六书之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并配合阴阳五行义理互相对照,进行联想与解读,希望能有助大家对六十花甲加深理解。
老祖宗的智慧不但广泛渗透我们的日常生活,精辟的理论与深远启示,其实也早已藏于字里行间。
纯粹个人研习,内容仅供参考。
庚午五行义理:
午火克庚金;
午火藏干丁火、己土,
分别是庚金的正官与正印。
庚见午状态为沐浴。
庚午关键字:
庚取器具,午取热爱,
是以庚午取字为:锅。
近火的器具容易让人联想到厨具,煮食的锅也代表厨艺,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对一日三餐的讲究之处,可谓业已进入化境。
中国菜虽然有分地方菜系,但烹调之法不外乎煎炒煮炸蒸炖炆,纵使也有烧烤与烘焙,任何中国餐馆家庭厨房里却不能没锅。
中国厨艺主要有两大讲究:刀工(庚)与火候(午),厨师学艺都必须经过这两门考核,过关才能下厨掌勺颠锅,成为食神。
刀工除了指切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对某些食材还有极其严格的要求,论细微之处,有时更像雕刻工艺,需要有视觉审美效果。
火候则以强弱和时间为基础,猛火一般用于煎炸,文火主要针对蒸炖,至于时间的掌握则没有准则,全由个人凭经验决定。
不管什么锅,总是任劳任怨地不断炮制菜肴,为人们供应珍馐百味,而自己却半点口福也没有,只会规规矩矩,也从不偷吃。
锅虽然能烹调美食,但饱受煎熬的它却常给人艰苦辛劳的印象,总之就是吃力不讨好的角色,因此被喻为灾劫与麻烦的象征。
庚午就像锅一样,对自己要求极高和严格,拥有克己自律与无私奉献的精神,但正如不是什么锅都能做好菜,因此局里有什么大厨和配料经常起着关键作用。
参考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参阅或浏览下列文集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