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论语品慧-2.16切勿攻异端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孔子这句话也是没头没尾,无法利用上下文来理解,以致后来者就开始臆想这句话的意思。

攻:进攻,攻克。无论是攻击对手,还是攻读学问,用俗话说都是拿下的意思。

异端:历来解释的分歧就在异端,很多解释是通过异端来反推“攻”的意思,这里提供三种解释。一种解释来自《论语注疏》《论语集注》等,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异端就是不同于儒学的其它学说,然而现在考证朱杨、墨、老庄等学说(宋儒把佛教都含进来,实在匪夷所思)都晚于孔子时代,所以异端不是这个意思。二种解释来自杨伯峻,说异端就是不正确的言论,对不正确的言论进行反对。三种解释说凡物都有两个方面,异端也就是一方面,儒家讲求中庸,仅一端是不符合孔子思想的,由于考证学的进步,这次钱穆、李泽厚、华杉等人都没有延续宋儒的解释,而是选择了这个。

斯:这,代指“攻乎异端”。也已:语气助词,同时代《左传·僖公三十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可以看出,把“也已”二字去掉,不会影响句子的完整性。

杨伯峻把“斯害也已”解释为:这样祸害就没有了。这种说法其实有很大问题,孔子的思想基本上兼容并包,因材施教,没有专门把哪个人拒之门外,同时又对什么人进行攻击,而且“祸害就没有了”无论如何也解释不过去。

做学问时,如果正向推演弄不明白,有时候就需要运用逆向思维,即可以从“也已”反推回去,便知“攻乎异端”是有害的,但孔子说的到底是哪种事情让他觉得有害呢?

李泽厚的《论语今读》中提到了这么一句:十几年前出土的《论语》中,这个“攻”写作“功”,从这里我推断出可能和做学问有关,钱穆说这个“异端”其实是“一端”,我觉得没有说到点子上,“异”字带有一定的贬义,否则孔子也不会说有害了,而且“一”字比“异”字要简单的多,纸张发明出来以前书写也很费力,何苦以繁代简呢?

顺着历代先贤的思路,我忽然眼前一亮:“异端”,显然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反过来讲,抓住了“非异端”即“矛盾的主要方面”,那么就是大有裨益了。

这样,整句话的意思就明朗了,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

孔子曾经说过:“专攻(一件事情)矛盾的必要方面(而不了解这件事的整体性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种做法是有害的。”

这也是孔子教学、处事的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孔子在对弟子的点评中总是能一针见血的指出他们的不足,能说到点上,可以看出孔子抓事物一定不是“攻乎异端”。


事物具有两面性甚至具有多面性,因此我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不要仅仅抓住一点,特别是不能抓住,而要全面系统的了解,从而认准重点,专攻之。

等这件事情解决了,那么矛盾就会转化,可以重新寻找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接下来是不是依旧可以用这个方法来处理?如果我们把孔子的概念再扩大一点,人生不可能只在某一个方面有认知,多攻其他方面,向“君子不器”即多元化的方向努力,那么就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论语》,一个需要讨论的话题 一本两万多字的小册子,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不经意地、反反复复地撩拨着中国人的心灵。在...
    zolotang阅读 2,243评论 5 12
  • 六小龄童说,历经八十一难,才能笑对七十二变。 记得第一次读西游还是小学的时候,插图版的,儿时的西游却是热闹...
    悟道桃花坞阅读 366评论 0 0
  • 领导说,简单讲评一下今天的工作吧,简单一点。于是其他人三言两语,而领导他用掉二十分钟,原来,所谓简单点是留足时间。...
    一个咨询师阅读 182评论 0 0
  • 距离福建莆田市区100多公里的仙游县石苍乡济川村,是一个有着2000年历史的汉代古村,村里有一个济川小学,最多时曾...
    俏妈育儿心经阅读 518评论 0 0
  • 喵掌葛付俊阅读 82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