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龄童说,历经八十一难,才能笑对七十二变。
记得第一次读西游还是小学的时候,插图版的,儿时的西游却是热闹,印象深刻的是那悟空八戒大战九头龙和红孩儿火烧孙悟空,放学之后作为孩子头的我还要拉起大家有模有样的演练,乐此不疲。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们那小学读五年,初中读四年,五年级就是毕业班),电视上开始演动画片,那动画完全是按插图来的,不是新鲜,但那时录音机开始流行,上课的时候,就要相互商量,今天去谁家看。放学后,第一件事就是大家一起跑回家,打开电视,我们四五个小伙伴边闹边看,到了结尾,大家一起不再做声,每人拿出录音机开始录那片尾曲。录完之后,相互比较,看是谁的好,于是大家一起开始听他的,边听边跟着唱:“白龙马,蹄朝西,驼着唐三藏和他三徒弟…”。那是小学还是在邻村读书,早上7点钟就要去学校,要走两里路,冬天天亮的晚,大家结伴一起,拉着手,唱着这西游,唱到了小学毕业。
后来开始读初中,要住校,一星期才回家一次,回家电视剧是看不完的,于是开始听评书,说西游,那是最喜欢听的是郭德纲的西游,因为他说的最搞笑,自己一个人躺在床上,边听边笑。后来听多了,这评书的唐僧师徒与那神仙妖魔成了有血有肉的人,就是我们中间的老百姓,家长里短,有因有果,那是老百姓的西游。 初二的时候从学校借来了正宗的四大名著的图书,但那时电视里开始火热上演最经典的西游记,那悟空筋斗云一翻,音乐开始响起,响了整整一个暑假。有这电视的影响,这书反而不热了,看了几页,有了疲劳,也就没再看书了。但这电视影响深远,全民开看,这西游成了全民的西游。
高中时,语文有正式的阅读课,一星期四节,两次。于是这阅读课加上高一的一个暑假,才将这原著认认真真的读了一遍。但那时的读只是读,经历不多,理解也不深,没有太多的感悟,只是觉得这西游不再是热闹了,要静心看,也的确是静心看,看这唐三藏历经八十一难取得真经。那时候,不仅看了西游,还重新看了水浒和三国,不过可惜的是那红楼梦却是看了多次,每次都是不能看完,直到今年,才终于把这红楼梦认真读完。
以后上了大学,这原著不看了,喜欢上了看对西游的各种评读。大学时,愤青年代,各色人等,不同角度,有爱情的西游,有权力的西游,有宗教的西游,也有那打着国学忽悠大众的西游,反是这西游本身成个妖魔鬼怪,无边无际,迷失了自己。 今年年初之时,立志要重读各书,目录列了长长的几页,还好这目标基本完成。四大名著,二十四史,茶经,郁离子,韩非子,道德经,浮生六记,人间词话,算是草草读完。 工作之后读西游,忙里偷闲,边读边做了笔记,却因此有了新的认识。或许以后再回头看这西游,读这笔记,觉着幼稚,觉着可笑,但这不就是读书,读西游的乐趣吗?这取经之难,难在过程,读书之乐,也乐在这其中。 回归本心,远离那消极者的是非,积极向上,借用西游里的说法:“遣泰山轻如芥子,携凡夫难脱红尘”,与积极者为伍,自然能取得那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