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他的妈妈是一个好妈妈,任何事情都帮他安排好;后来,她的宝宝变成了一个“妈宝”,离开了妈妈,什么都不会做!
原来,我认为体贴入微是喜欢到骨子里;后来,我明白,面面俱到不是爱,是伤害!
温室里的花朵,抵抗不了风雨的洗礼;被牵制的思想,无处安放自己的野心!
十五六岁的学生,他们的思想自由,主动性强,他们需要的是鼓励,是引导,并不是面面俱到地安排与灌输!
“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口号喊了许多年,一线的教师也尝试了诸多方法,然而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人,生而兼具的惰性,让教师在升学率的指挥棒前望而却步,教师面面俱到的将知识教给学生,学生应该交一份满意的答卷,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短短五个月的教学生涯,当我把同样的一节课在几个班讲授完毕,当我把教学课件逐渐由二十三页缩减到十一页,我对“面面俱到的爱的伤害”似乎有了那么一点点认识。是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太少了么?是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有所欠缺么?不是。都不是。
每次调整课件,我对同样一节课讲授的前几个班级深感自责,我的无效语言无疑会拉低他们的课堂效率,耽误他们宝贵的课堂40分钟。
学无止境。
在业界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好学生都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后进生才是老师的战利品”。我没有去探讨过其真伪,但深表赞同。大量灌输的知识,周而复始的讲题,当学生依然无法独立完成相关题目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该反思,教师的言语有没有有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展示的课堂有没有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泳?
从入职后的第二个月开始,我的教学课件一旦制作好,便很少有调整。每一张课件的制作我都反复质问自己,知识的深浅程度和重难点适切么?能有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总结和学习么?课堂还给学生了么?
最近,初步知晓 “构建思维导图”的课堂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对这种课堂的构建,我也在不断学习。2018,我将专注于提升课堂效率,发挥学生主动性,让我和学生每流一滴汗,都做有用功。
我将和学生们在2018年不断前进、不断反思、不断调整!
2018,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