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贤(公元前148--前60年) ,字长孺。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至高祖父韦孟时迁居邹县。韦贤,旧县志中称其:守正持重,质朴寡欲,笃志于学,精通《礼记》、《尚书》等经典,尤擅长于诗赋,世称“邹鲁大儒”。
韦贤曾任光禄大夫、大司马车骑将军、长信少府等职。汉昭帝即位,韦贤曾为皇帝讲授诗篇,昭帝赐封他为光禄大夫詹事,元凤五年(公元前76年),升迁至大鸿胪。汉昭帝死后,宣帝即位,因韦贤曾为先帝授诗,特别受到宣帝的尊重,赐爵关内侯。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丞相蔡义死,韦贤即丞相位,封为扶阳侯,以700户 的租税作为俸禄。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韦贤已80余岁高龄,以年老多病为由,辞去丞相职位,告老还乡,汉宣帝赐给黄金百斤。韦贤死后,谥号为节候。
韦贤有4个儿子。长子韦方山曾为高寝令,早丧;次子韦弘,官至东海太守;三子韦舜曾留守邹县为父亲守坟;小儿子韦玄成又以才学超群受到皇帝的重用,位至丞相。因此,邹县有谚语说:“遗子黄 金满篇,不如教子一经。”
韦贤死后安葬在他的故乡(今西韦水库东岸),解放前夕,其坟墓尚可辨认,今已夷为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