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84000种可能
艾力
点评:
人生道路漫长,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再大的困境,都有解决之道。打破人生困境的最好方法是让自己足够强大,你终将抵达光明之地。
在沙滩上建筑城堡的人
>> 知识分子的责任,就是把别人说不清楚的东西说清楚,以大众能接受的方式。
拥抱卓越,接受不完美
>> 文学是自我拯救,写作是为了在世界中留下印记,能证明自己在世界上存在过。我记录时间也是这样:证明自己的同时,亦可助人。
>> 写出一本真正能够帮助、鼓励当代青年,有营养,能引发他们思考的书,是我努力的方向。
>> “无迹方知流光逝,有梦不觉人生寒。”
>> 没有人是完美的,你可以通过不断地努力去接近完美,时刻准备好迎接命运的挑战,你终将抵达光明之地。
>> 拥抱卓越,接受不完美。
谁都有被生活花式吊打的时刻
>> 如何走出人生困境?网上有个答案——多走几步。
>> 与其为房价上涨发愁,不如积极行动,让自己的收入跑赢大盘,超过房价的涨幅。
>> 对自己的外表不满意,就努力健身、读书,内外兼修。与同学、同事关系紧张,就检视自己,改进沟通的技巧。考试失败,事业失败,就结合自身特质,去寻找一条新路。
>> 人生的低谷,是个人的能力没有达到那个程度。能力提升,高度改变后,那些以前认为迈不过去的坎、翻不过去的山都变为了平地,很多原先认为无法解决的问题将不再是问题。
>> 人生道路漫长,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再大的困境,都有解决之道。
>> 一件事的影响有些取决于事件本身,更大程度上取决于看待的角度。只要你不觉得自己受伤害,就没有人和事可以伤害你。
>> 打破人生困境的最好方法是让自己足够强大,你终将抵达光明之地。
用死磕的精神寻求“最优解”
>> 如何精进自己,变成牛人?我的经验是——只比别人做多一点点。
>> 健身时,多练几组,就能达到更好的增肌效果。
>> 每天比别人早起一点,就能收获更多时间、自信和快乐,增强对自己生命的掌握力。
>> 工作时,多为合作者着想,选择合适的方案,就能收获更多尊重和信任,为自己的专业背书。
>> 我们总觉得所谓的坚持就是咬牙切齿,拼搏流汗。还有一种是当你和别人一起经历了咬牙切齿、拼搏流汗之后,大家都精疲力竭去休息,你还能用最后一丝力气去处理好细节问题。而这些细节的坚持积累下来是巨大的变化。
>> 你原本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不要因为没能坚持而悔不当初
追随者,永不领先
>> 人生有三大自由:时间自由、财务自由、角色自由。
>> 人只能活一次,尽量多体会一些角色,会增强心中的幸福感
你不再只是一枚螺丝钉
>> 互联网打破了时空束缚,让每个人的起点变得越来越接近,达到相对公平。
>> 你足够敢拼,才有机会赢
>> 一个想在互联网时代通过知识挣大钱的人,先要在所属的组织里,通过各种手段,打造更优秀的自己。
>> 进入一个组织,当你觉得周围90%的人都比自己强,在各个方面都需要学习时,你处于新手入门阶段。工作了一段时间,你发现,周围的人一半依然比你强,另一半人无论
>> 知识储备还是执行力、适应能力已经远远地落在你后面,说明你逐渐适应了环境并开始进步。
>> 当确定90%的人已经无法与自己匹敌,无法在组织里学到新东西时,要勇敢跳出舒适区,才能得到互联网时代的福利。
>> 任何一个细分市场都是巨大的,抓住它们,才会展现真正的互联网的魅力。
>>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说它最好,因为知识和匠人精神总算可以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也可以变现。说它最坏,因为过去几十年一成不变的“大锅饭”和组织的安全网逐渐瓦解,任何一个人在任何时刻都有可能被社会淘汰。
打造属于自己的知识树
>> 权威经典的教材让你轻松入门,而不断更新知识则要靠使用,使用是检验知识是否被掌握的唯一标准。
>> 在海量信息中,要不断尝试,找到自己做什么事最享受,就能轻松做到超过80%的人。
>> 人的记忆力不靠谱,你能靠脑子记住的事物寥寥无几。
>> 我的笔记本就是34金币时间管理法。用Excel记录下学习到的核心内容。并且,一定要做反思。同样的事,自己哪一点没做到最好。
>> 通过反思和对比,防止空洞和空谈,把听到的内容变为实际行动的内容。
>> 不管对错,一定要自己实践一次再做判断
>> 如果现在的你,和一年前的你一样,意味着你没成长
>> 一个人最难做的是否定自己,尤其是自己过去成功的经验。如果不否定,总重复过去的套路,就没有了学习进步的空间。
最差不过回到原点
>> “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是俞敏洪一直坚持与传递的精神力量。
>> 他始终相信,任何一个人想要改变自己的人生,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最好的力量就是去奋斗
>> 他始终没有放弃一种力量:只要努力奋斗,拿出足够的时间,就能改变命运,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
>> 无论是教育还是科技,都能改变世界。当你有那份“相信力”,无论外界怎么改变,都不会迷失方向。
>> 这个世界有偶然的运气,也有必然的运气。人应该追求必然的运气,通过努力踏踏实实地达到某个状态某个境界,用你的身价去换取你所需要的东西。
>> 俞敏洪的成功,证明了人生是自己的选择,无论起点如何,要对得起自己的能力和内心的事。当你相信奋斗能让你改变自己,生命就会越来越灿烂。
>> 最差不过回到原点,善意可以改变世界。
工作10年,你为什么还不升职
>> 那些投机取巧的行为,也许一时对个人有利,长远看,却是最不高明的选择。我们不可能只活在今天,往后的每一天,他人对你的职场评价都源于今天、昨天、前天的个人连续性表现。
贪图一时走得快,丧失的是走得更远的机会。
事事亲力亲为是种病
>> 第一步,辨别哪些事必须亲自做,哪些可以交付他人。
>> 分配给他人的工作大致有两类:一是完全不需要动脑的机械性、重复性的工作,比如简单的文字收集、排版,数据的整理,这部分可以找大学生兼职。二是高技术要求的工作,比如精美的PPT、视频剪辑,这一类需要找擅长这项技能的人去做。
>> 第二步,如何找到合适的人分担工作。
>> 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也没办法一下子就找到最适合的那个人。活好话少还不坑钱的人,只能在实践中通过磨合和对比,从中选出那个出类拔萃的合作伙伴。
>> 经过简单工作的外包,你会有两个收益:一是慢慢适应授权给他人工作的状态,而不是始终处于焦虑和不安中。二是授权这些大学生和职场新人,不需要太多报酬,你可以承担这个试错成本,从中能慢慢学习到如何挑选靠谱的人。
>> 第三步,善于选人,坚定不移地用人。
>> 用人最核心的一点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当你决定授权给某人,不要想太多,让他放手去做,一起承担最后的结果。如果过程中不断怀疑、质疑一个人,他的工作动力会减弱,甚至为了报复会做出对雇主不利的行为。
>> 不信任,合作难以长久。
若你心存疑虑,干脆不要开始共事。
>> “成大事者不纠结”,当你要变得更强,将多线工作分配出去,必须有很强大的抗损能力。人性复杂,用人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欺骗,如果一次被骗就放弃努力和尝试,最后只会单兵作战累死自己。
>> 凡事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为他人找合理性,每个人的性格都有弹性
>>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找到陪伴你前行的伙伴。
离开现在的机构,你还能做什么
>> 其实,在这样一个时代存活,以一个独立的手艺人方式存活,往往比加入组织要好得多。
>> 这也是罗振宇提出的生存困境解决方案——U盘化生存。总结起来就是16个字: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U盘化生存是套组合技,你要有最强的撒手锏,还要有配合的辅助价值,如果没有辅助,撒手锏没有功用。
>> 当下,最有竞争力的是U盘化生存的T字型人才。
>> 认真分析自己哪些方面在对应领域里具有超越常人的竞争力,找到能力后,再探寻有哪些辅助优势可以将能力发挥到最大化。
>> 在碎片化的时代,像U盘一样,随时在各种碎片化时间中学习,成为U盘化生存的T字型人才,在一点上精通,在多点上推进。
>> 第一步,找到自己最牛的一件事,一旦确定了,就发现碎片化学习没那么难了
>> 人生在取舍之间,取的应该是让长板变得更长的东西,舍的是不能变为核心竞争力的东西。
>> 互联网时代,内容为王,随着社交扁平化,只要有一技之长就能扬名
>> 做一件事,不需要做到全国第一、世界第一的极致,起码做到在你所在的城市数一数二。不求天下无敌,只求在某个行业的细分领域有一定声望,至少,以此作为目标奋斗。
你最大的机会是跨界
>> 恐惧心理是几乎所有跳出舒适区的人都会遇到的情况
>> 因对未知恐惧的畏惧而放弃无可厚非,但人生选择就会过于单一。
>> 我有一个理论,有时你真的要先夸下海口,先把牛吹出去,然后再通过刻苦用功,把吹过的牛变成现实。罗永浩就是这么做的,这不失为一种实现梦想的方式。
>> 成功者身上有些独特的密码。形容某件事,他们从不说“太难了”,而是说“太刺激了”,总在寻求挑战,不断转换,跳出舒适区。
>> 敢于不断转换,是在别人放弃时多坚持一下,不甘将自我固定在一个狭隘的角色里。
>> 别让对未知的恐惧害了你。找到核心竞争力,多学习其他行业所需要的东西,将两者结合在一起,你会发挥更大的价值,找到全新的自己。
年薪10万到100万,你需要做什么
>> 成大事者不纠结,快速识人,具有决断力
>> 2.更高度的自律,更强的自驱力。
>> 能按时上下班,认真完成上级交代的工作是一种自律,看似简单,能做到这一步的人已经超越了80%的竞争者。而更高的自律肯定会带来自信,增加可控的面,这种自律会带来更大的自由。
>> 遇到各种风云诡谲的状况,急不急?当然急。但不能过度表现,要给伙伴给团队以信心,自己去解决这个问题。
>> 强大的自驱力也是对自己负责的能力。
>> 3.专业领域的精进,深度获取客户。
>> 在百万年薪的门槛上,要么是专业大咖,要么兼具资源,对行业有深刻的思考,拥有有效人脉和可以信赖的合作伙伴。
>> 深度获取用户的能力一是指能否与其达成超出平台影响力的更深层次合作,二是看是否足够有黏性,达到长期合作的共赢局面。
>> 4.格局决定一切,吃得了亏,忍得住气。
>> 想清楚未来的5年、10年乃至二三十年内,自己到底要什么,拥有什么,可以放弃什么,你将无比强大。
>> 靠自我奋斗实现财务自由是一条漫漫长路,这条路上,你要显得聪明能干,还将继续聪明能干下去,为他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累吗?真的累,辛苦但心不能苦。
你更适合大公司、中等公司还是创业公司
>> 创业是在一切不确定性中找到一条新路,考量你是否有足够的冒险精神,是否有all in的气魄,是否有选一条未知之路的决断。
>> 其实,没有所谓完美的选择,而是看选择之后做了什么。所谓的完美方案并不存在,但一定存在相对较好的选择。要为自己设定一些基本原则。
>> 马云说:“只有看到最艰难的东西,你依旧客观冷静地保持乐观,这是对的。如果你都没看到未来的困难在哪里,你的乐观是盲目的。”
有些话说了,可能一辈子都没朋友
>> 哪些话轻易说不得?
>> 1.不能通情达理的话。
>> 不同的预设立场决定了人和人之间在价值观上的分歧。只凭借自己的经验说服别人,没有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没有共情就难以达理。
>> 即使能“推己及人”也是不够的,你自己能行不代表别人也可以,我们责备别人没有做出坚强或最优选择时,没考虑到多元的背景。
>> 2.影响力达不到的话
>> 3.可能给别人带来不便的话
>> 薪水、婚恋、子女,乃至对一些敏感问题的看法都是隐私,要尊重别人的界限。
讲道理也可以很讲究
>> 马东说,被误会是表达者的宿命。
如何用一场好演讲改变命运
>> 如何做一场精彩的演讲,从而改变人生呢?
>> 1.用自我介绍先声夺人。
>> 2.最开始简化主题,不要贪婪。
>> 幽默和风趣并不是演讲最核心的问题,核心在于把一个道理通过一个或几个故事印刻到受众的心里。
>> 金句的好处在于让人通过一句话记住你的演讲要表达的思想
>> 什么样的句子能流传呢?
大多是令人拍案叫绝的类比。
>> 3.故事!故事!故事!
>> 确定了核心主题,不管是1个还是3个,每个主题要找相应的故事。
>> 每次想好讲一个道理之前,找到一个能阐释它的故事。
>> 好的故事源于细节
>> 人们对具体的故事中的人,容易产生共情,吸引也由此而生。
>> 最好的故事是对任何人都可以讲的,就是自己的故事。你的演讲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讲会更加打动人,这是无法复制的经历。但凡经典的载入史册的演讲,几乎都和自身相关,和内心相连。
>> “好故事”就是值得讲而且世人也愿意听的东西,要独创,不要复制。
>> 4.克服紧张感。
>> 对某一次报告或演讲的紧张的克服,需要至少12次练习
>> 经过12次背诵和练习,对文章的篇章构成、脉络设计、难点和痛点都比较熟悉了,也能在此基础上加入一点个人发挥的成分。
把所有生命批发给自己
>> 人与人的差别很大程度上在于对待时间的态度,那些金字塔顶的人把最公平的资源用到了极致。
>> 脸书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有一种时间观——我们每个人刚好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工作,与此同时,我们却没有一分钟用来浪费。这种不急不躁又不懒不堕的时间观,也是世界级年轻富豪的秘诀。
>> 不在简单的事情上浪费时间
>> 普通人和牛人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对时间的控制力和对诱惑的态度
>> 健康、理想的时间观,是积极看待过去,享受当下,以具体目标拥抱未来。
>> 管理时间的核心相应的解决方案就是:
>> 1、确定目标;
2、认真执行;
3、善于总结。
建立自己的时间病历
>> 不记录会带来3个令人头痛的问题。
>> 1.未来最容易出现的事就是犯重复的错误。
>> 2.忘记曾经的美好。
>> 3.容易错误地放大自己白忙的感觉。
>> 时间记录甚至比时间规划还重要。想真正改变自己,这是必经的一步。
>> 这里列举3个最常用的方法:
>> 1.写日志式日记。
>> 写日记时进行简单分类,每天记录改成5部分。
>> 感悟
>> 3件有意义的事
>> 最傻的事
>> 最感恩的人和事
>> 每日金句
>> 2.用音频、视频记录。
>> 3.每天拍照记录。
下一个3年你会在哪里
>> 宏大的计划和长期的规划,得到的不仅仅是小确幸,而是大幸福。
>> 迷茫的你如何找到那个能为之奋斗3年甚至一生的长远目标?
>> 1.走出去,才能发现更好的未来。
>> 舒适区和生活圈之外的大世界给予年轻人的冲击力是巨大的,胜过书本上和电视里的感受千百倍。
>> 2.侧重目标达成场景,不纠结于过程。
>> 3.定好大目标,不急于细化
>> 真正实现梦想的人,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
把马拉松分解成420次百米冲刺
>> 王健林坚持认为:只有先定目标,才能去奋斗,即使达不到目标,完成一部分也是好的,心和舞台都是逐渐放大的过程
>> 第一步制订计划时,不要急着把3年目标分解到每一年、每一天。
>> 第二步细化计划时,可以根据一年、一季度、21天、一周分别制定目标。
>> 一年计划:
5年、10年的长期目标是梦想,一定要有。一年的目标要具体写下来,你可以把它用作电脑桌面,或者打印下来挂在床头、写字台前,时刻激励自己。
>> 季度计划:
3个月计划中,有事也要有数字,是年目标的分解版。
>> 21天计划:
每个人和他人的不同表现在习惯上,21天可以养成一个好习惯,会帮助你更大地提升全面素质。
>> 一周计划:
周计划要劳逸结合,我通常会在周末用逆向日程法制定下周的行程。一周目标中建议做3件事:一是安排读书时间,二是锻炼,三是设置与朋友聚会从中学习新领域知识的时间。
慢慢走,比较快
>> 专注在当下,悟性在脚下,长期地思考、努力才能灵感迸发。一旦专注了,生活中任何一件事,都可以对专注有帮助。生活中的细节和感悟,皆可入戏。
>> 在《专注》一书中,丹尼尔·戈尔曼以其深耕多年的心理学研究功底,精确提炼出专注力的三种形式,
>> 即内在专注、对他人专注和外在专注。
>> 有统计表明,上班族每天高效工作时间平均不到4小时,大部分是碎片化的走神状态。
>> 观察了身边很多高薪人士的职业习惯,他们普遍的特征是专注,可以非常认真地专注于自己的事业。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如何提升自己在这个领域的能力,钱并不是第一考量。
>> 永远追求极致的信念,专注做事会让你离目标更近。
应该倒过来,先想清楚,什么是自己最热爱、最擅长的。一心去做你最想做的,大概花个5年、10年的时间为之去努力。一定是我们先全力以赴做一件你最专注的事情,之后,成功才会到来。
你的时间不一定只属于你自己
>> 人际关系的疏离,大多源于3个原因:
①规划时,没考虑到自己角色目标的多重性,没给不同角色安排目标,显得生活过度单一。
②执行时,没学会忍受不确定性,对时间本身过分关注,不是关注事情的效果,没有结果导向。
③时间记录时,没把美好的瞬间和他人分享,把自己和世界隔离了
>> 相对应的3个解决方案:
>> 1.规划时考虑多重目标角色
>> 2.执行时给予身边人温暖回应。
>> 不是所有人都和自己一样热衷于时间管理,在被他人需要时要给予温暖的回应。
>> 无论多忙,要以最好的态度把问题讲清楚。你可以把自己的工作日程提前发给亲近的人,像公司同事发彼此的工作表,把各自的空档时间标明
>> 3.记录美好瞬间,增加共同回忆。
>> 两个短时间内高效沟通情感的小建议。 1.让对方也忙起来。 2.记录对方喜好。
>> 交流时记录那些让人心动的瞬间,记录对方喜好。谈话中认真倾听,了解他们特别在乎的某件事、某个东西,试着把那个东西送给对方,不一定多贵,但他们会知道你的心意。
高度自律的人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人生几乎所有可控问题的改善都源于自律。
种族、出生地、家庭背景、遗传病……这些先天的因素终其一生无法改变,能改变的是知识结构、身材素质、看待事物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越自律,越自由。
>> 如何衡量一个人的人生有无意义?梁文道提供了一种视角:你试着把你从小到大的人生经历说成一个故事,不是我哪年出生,哪年高考,而是一个真的有人物、情节,有开头、结尾、高潮,有驱动力前进的故事。可能是个爱情故事,可能是个关于复仇的故事,如果你的人生被说成一个好听的故事,那你的人生就有意义了,就有核心了。
>> 自律带来自信,自信等于你能控制的东西,能把握的层面扩大了,这份自信带来了更大的自由。
和蠢人交朋友,你是不是傻
>> 不同领域,各领风骚。不要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去嘲笑别人,也不要在自己笨拙的领域暗自神伤,找准自己的位置最好。
我依然选择相信
>> 所谓的相信,并不是未经世事,单纯地相信这个世界是完美的,没有罪恶和黑暗。而是当你知道这个世界充满了不完美、不公平,你仍然愿意去为这个世界付出,这才是真正的勇敢。
寻找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
>>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梦想,你要做的是不活在任何人设定的框架里,不追随任何人的脚步,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
>> 1.保持现实的乐观。
>> 2.世界那么大,别只看电视。
>> 3.阅读和写作是内心的救赎。
每个人都需要一条鞭子
>> 鞭子一样的人,抽疼你,才能使你进步,不要总选那个让你过得很舒服的人。
>> 人生道路漫长,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再大的困境,都有解决之道。
打破人生困境的最好方法是让自己足够强大,你终将抵达光明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