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接连看了好几篇文章,说的都是剩女惨遭父母催婚的悲催故事。
从理论上讲,当父母的好像真有点老糊涂了——如果能嫁,谁不想早点嫁啊,可是,合适的人在哪,我们一直渴念的纯真爱情又在哪儿。高龄未嫁,本来自己已经非常闹心了,父母却一催再催,有的甚至还以死相逼,难不成想让金枝玉叶的女儿随便找个阿猫阿狗嫁了不成。
由来,在催逼子女结婚这件事上,“老糊涂”的父母一直是被批判的对象。看着那些糊涂父母成为众矢之的,我就有点纳闷了,从小到大,他们一直将子女当成心头肉,为什么非要在结婚这个事儿上和儿女过不去啊。
是别人家孩子都结婚了自己孩子还单飞着的从众虚荣心在作怪?还是想抱孙子孙女的渴念太盛大以至罔顾了儿女的心情?
不否认逼婚的父母中有这样的个体,但更多的父母之所以会在结婚这事上和儿女没完没了,还另有原因。
一,作为过来人,他们太知道爱情的本质是什么了。
剩女剩男这个群体之所以庞大,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他们找不到想象中的爱情。想象中的爱情到底什么样呢,好像也没人能给出一个标准答案。甲这里,天天嘘寒问暖无微不至是爱情。乙那里,情感上再体贴,离开钻石玫瑰,也和爱情无关。不同的生命个体,对爱情的定义也不同,越是没有统一标准,爱情的属性和定位就越因人而异。
正因为没有现实中的固定标杆,新生代的爱情往往以言情小说或者电影电视剧的标本为样板,要命的是,这些行走在文字或者荧屏中的爱情,都是编剧或者作家杜撰出来的,很多编剧和作家,自己压根没有这方面的亲身体验,仅靠想象就虚构出一幅虚无缥缈的美景来。
这份虚构,本是为了收视率,苦逼的是,很多年轻人当了真,将虚幻的想象投放到现实生活中。
如此按图索骥,失望自然是定局。
失望了重新调整还好,年轻人却初生牛犊不信这个邪——我就不信找不着了还。于是,一意孤行,荒废了大好的青春。
这种单纯天真的向往,让那些身在围城跌打损伤了几十年的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傻孩子啊,爱情哪是你想象啊。
亲历了几十年婚姻生活,老去的父母不是不相信爱情,而是太知道爱情的本相——没和柴米油盐接轨过的爱情都是虚无缥缈的,根本经不起现实的考验。
两个人结婚不可以没有爱,只有爱而罔顾其他,这样的结合也不会太长久。
多年的亲身阅历以及对他人婚姻生活的旁观,作为过来人的父母心里明镜似的,恋爱时无论怎样天雷勾动地火,时间长了,取决一座围城牢靠与否的,还是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恩情和亲情,至于浮泛于种种形式之上的花样爱情,它们早就在朝朝暮暮的琐碎平凡中风流云散了。
基于这样的原因,父母总是不认同儿女对爱情的过分苛求,在他们看来,爱的份额真的没有孩子想象得那么重要,只要两个人不反感,共同经营生活的过程中,自然会培养出一生一世的感情。
可惜,这样的理念,未经生活阅历的年轻人不懂得。儿女不懂得,年龄却不饶人,稍微一迟疑,时光就如迅疾之箭一样的远了。这样的前提下,父母催婚一定程度上不过是想通过变相的施压强迫儿女走进围城,通过真心体验,彻底看清爱情的虚幻。
二,作为过来人,父母太知道婚姻的本质是什么了。
一对男女结合,什么才是必不可少的?
金钱?爱情?还是性格个性学识家庭等诸多方面的门当户对?
对于年轻人来说,前面两个都可以有,最后一项无足轻重。阅尽千般人生的父母认同的却永远是最后这一个。
很多人找对象都会说一句话:我什么都不挑,只要有感觉就行。
乍一听这样的话,你会觉得很简单,真正操作起来却发现,这个所谓的“感觉”可太难找了。首先,不能太丑,其次,不能太穷。世上那么多一见钟情,哪对的男女主角是穷丑挫组合啊。
漂亮又不缺钱的未婚男女,资源配置上来讲,本就是稀缺品。既是稀缺品,就注定了不能人手一份,这种状况下,自身资源不够博取这份稀缺的,难道就一辈子单下去了吗?
实际上,没人认为自己会一辈子单下去,他们和她们总认为,属于自己的那一个最有感觉的人,就在下一个或者下下一个路口等着呢。
时光迤逦,一个路口过了,又一个路口过了,你等得起,年龄等不起。年龄等得起,父母等不起,他们不是担心自己闭眼前看不到孩子花好月圆,而是太过心知肚明儿女的终局:顶花带刺时都没找到那个有感觉的,人老珠黄了再中大奖的几率更是趋近于零。
而且,感觉这俩字太不靠谱了。即便有感觉,如果性格个性学识成长经历不匹配,也没法天长日久的过日子。
这样的经验,是多年生活积累的心得,基于这份心得,父母才会总劝迟迟不能嫁娶的孩子不要过于讲感觉,感觉再好,也不可能当饭吃。
这样的理念,子女不接受,父母靠自己的语言水平无法剖白,难免着急上火甩狠话。甩狠话不是真要那么狠,而是想靠风霜刀剑严相逼的态度让儿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三,做为过来人,父母太懂一个人孤单行走在这个世界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有机构做过一个统计,如果一个人三十五岁之前不结婚,三十五岁之后再结婚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了。
此事无关心性,而是惯性使然。既然已经不将就不凑合这么多年了,到这个年龄了自然更不能凑合和将就了。
独自一个人孤单到老,不可以吗?
时代如此多元,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对于外人来说,随便你怎样,其实没人会在意,但父母不行啊,眼看自己百般疼爱的孩子,诺大年纪了还孤孤单单冷冷清清一个人,他们会心疼,会无助,会绝望。
父母在尚有人陪,父母没了呢,子女再有了困难和疼痛,谁帮着分担?谁替他们呵护?
当事的剩男剩女也许觉得,一个人的生活,我早就习惯了,一切都没问题。
孩子觉得自己没问题,父母却不可能放心。在生活中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的他们,太知道一个人扛起全部命运的辛苦和艰难了。
所以,但凡有万分之一的可能,他们也要竭尽全力去追着赶着将儿女往围城里推送。更何况,到了一定年纪,父母担忧的就不仅是儿女的婚姻,还有儿女的下一代。
剩男还好说,生育期可以一直延长到四五十岁,女性生理上可没有这样的优势,过了黄金生育期,再想要孩子,就会面临诸多复杂情况,很有风险性。
当儿女的也许对下一代无感,可已经做过父母的“父母”太知道孩子对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和意义了——没有谁能永远年轻,等到老到哪儿都去不了了,他们最疼爱的这个人,可以依靠谁,可以从谁那里获得温暖和爱护?
一想到这些,当父母的真是要心碎了。
所以哪怕还有一口气,哪怕冒天下之大不韪,哪怕被所有人都骂做“糊涂蛋”,这些父母也要和儿女在婚姻这个事儿上死磕到底。
而这所有的糊涂和偏执,不过都是因为一个字: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