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8日
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例如我不能坚持每天都打卡;接受不完美的孩子 他/她不可能事事都好
1、发生了什么:一回家就看到俩孩子在看电视,我心想这么好啊,今天那么早就完成作业了。不好打断他们,我问奶奶情况,得知都做了大部分了,临吃饭前一小会让他们先放松下。
结果吃过饭后,儿子往床上一躺,拿起一本漫画书就看。无论我怎么和声细语地提醒他去写作业,他都是不愿意。其实只剩下背书和口算两项作业。磨蹭了很久,好不容易背完书,开始做口算,一直气鼓鼓的,不断地中断。口里一直说着不想做。10分钟的题量做了半小时还没做完。
2、我的感觉想法是:有点烦。昨晚到凌晨才睡,今天又忙了一天,很困顿,还要陪他们学习;我很想快点弄完去睡觉。
3、我猜孩子的感觉想法是:烦恼。写作业还要动脑筋,好累啊,为什么要写作业,不写行不行?(后两句是儿子自己说的)
4、我的觉察是:注意不要打开自己的大脑盖子。讲道理是讲不通的,他的情绪也不好,首先要调整他的情绪。
5、我是如何运用所学的:
【共情】我说妈妈知道你不想做口算练习,觉得很烦。
【有限的选择】可是不断地练习才能提高正确率和速度;如果你已经可以做得又快又好了,那我们打个赌好不好?你重新做一页,10分钟完成,如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且全对,我就让你接下来两天都休息,不用做,好不好?你自己选,打不打这个赌。儿子愿意赌,在10分钟之内完全沉浸下来做了一页的口算题。但最后结果还是错了两个半,有半个是列完竖式算完没有将答案写在等号后。他哭了……但同时他也明白自己还没有达到可以不练习的水平,表示明天愿意再练口算。(虽然我心里想他明天可能还是会有情绪的,因为能够去玩、不用写作业多好)
6、我的收获是:教育孩子是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有任何问题一次两次就能解决。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最好能用实际事情让孩子自己经历,从中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光讲道理是不够的。